2024年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⑮|吴善增
时间:2024-11-19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博古通今:从青丝到白发传承非遗文化

吴善增先生受母亲影响,自幼与剪纸结缘,常将母亲的作品悄悄收集起来,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善增练出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传统戏曲剪纸还是花鸟鱼虫,都能剪得得心应手,栩栩如生。

80年代,为了让作品更具生活气息,他曾自备干粮,登上仙华山进行写生创作,之后又花了一个多月,六易其稿,创作出了《锦绣仙华》《塔石新貌》等一系列作品。他在浦江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又主编了《浦江剪纸选》《中国剪纸艺术》杂志20期。发行量达10万余册,并主编《中国剪纸艺术报》在浦江采编出版,全国发行时达二年,后因各种因素放弃停刊,该报就是现在的《中国剪纸艺术报》的前身,此事一直成为先生心中憾事。后又编写教材三套,在金华市各地举办中小学教师剪纸培训班八期,培养了500余人剪纸技艺课老师、为金华、浦江的剪纸普及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善增先生一生热衷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作。他创作或参与创作的剪纸作品《春满人间》《东郭先生》《香港回归》等一大批作品,曾多次荣获浙江省、全国金奖、银奖,并多次在《浙江日报》《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刊登。他撰写的《浦江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浦江剪纸后继有人》等论文多次发表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中国剪纸论文集》。

吴善增先生应邀先后在浦江、诸暨、金华、杭州各中小学及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近百家院校讲课,传授浦江剪纸技艺、宣传浦江剪纸。在浦江召开的全国剪纸学会工作会议上,仉凤皋会长高度赞扬“浦江是全国普及中小学剪纸艺术的第一个县”。由于浦江剪纸取得了辉煌成果,浦江剪纸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1993年浦江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剪纸)》。

老有所为:退而不休打响非遗剪纸品牌

吴善增先生一生致力于浦江剪纸艺术,锲而不合,潜心创作,为传承浦江剪纸技艺,宣传浙江剪纸品牌,弘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不朽的努力。

他退而不休,坚持学习。吴善增先生退休后曾被推选为杭州下城区文体委员、杭州市剪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应邀参加中国美院王伯敏教授的《千年剪纸民族魂》剪纸长卷的创作,并应邀参加杭州市政府的重点题材《杭州大运河新貌》剪纸长卷的创作和剪刻。

由于是吴善增先生的作品题材接近生活,剪刻工艺精湛细腻,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早在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就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展出,同时受邀先后参加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展览会展览、并应邀亲赴新加坡展览会做剪纸艺术现场表演,弘扬中华民族非遗剪纸文化,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宣传浦江剪纸品牌。

诲人不倦:服务社会到守正创新向未来

吴善增先生一直在思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非遗剪纸文化需要更广泛的知晓度和参与性。于是,自2016年开始他受聘于浦江县郑家坞镇成技校,成为郑家坞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一名剪纸教师,与所有社区剪纸爱好者、附近居民为友,经常深入各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公益讲座,讲授剪纸的历史、特点、技巧等,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人,一共先后培养了200余名优秀弟子,至今已培训人次近万人。2020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浦江县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设了“浦江剪纸技艺课堂”,每期免费招收成年学员近30名,义务授课。至今已经举办到了第60期,文化礼堂文艺志愿服务人数达2000余人次。学员既有机关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还有普通农民,连周边义乌、诸暨、金华、萧山的居民都慕名前来学习。

2023年,吴善增先生忙于创建位于浦江县郑家坞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的“吴善增剪纸艺术馆”和“吴善增剪纸工坊”,总馆近300余平米,珍藏有吴善增近20年来所创作的立轴剪纸、框灯剪纸、剪纸花灯等共计180余副作品和二十余本教材。作品包括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美丽中国》、《辉煌中国》、《腾飞中国》,为杭州G20峰会创作的“迎峰扇”,体现家乡风土人情的《中国浦江迎会之花》、《浦江乱弹》及人物剪纸《金陵十二钗》等。他还参与学校剪纸的创新研究,和浦江县所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撰写剪纸校本教材,一起学习研究剪纸服装设计,把剪纸文化拓展了新领域。

吴善增先生凭借着执着与信念走出了一条非遗剪纸发展之路,为千年非遗保留、培养更多“香火”,让剪纸这门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