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闭幕。来自塞尔维亚的大二女生玛缇亚在该项赛事的糖艺/西点项目上,捧回了一项优胜奖,她的指导教师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19年7月,浙旅职院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中塞旅游学院,以政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以“中文+中式烹饪”为特色的教学,围绕中餐技能培训、标准推广、产业振兴和文化传播等重点工作,促进中塞旅游职业教育和人文交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擦亮金字招牌,助力“中餐出海”
塞尔维亚位于东南欧地区巴尔干半岛腹地。近年来,中塞交流日渐频繁,“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在塞尔维亚持续升温,中餐在当地也大受欢迎,并且价格不菲。
最初,中塞旅游学院首批招收了40名塞尔维亚学生开展汉语学习。在两地频频推进的学术研究合作中,学院了解到当地民众非常喜欢中国美食,却苦于缺乏中式烹调专业人才。“为塞尔维亚开办相关课程、培养相关技能人才,为‘中餐出海’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就成了学院工作的‘重头戏’。”中塞旅游学院院长程礼安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塞旅游学院的发展迎来了一系列的机遇。2022年6月,中塞旅游学院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校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2022年,中塞双方联合两国具有影响力的中餐企业,共同申报并获批中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2023年,“鲁班工坊 中塞旅游学院”在贝尔格莱德正式挂牌。
依托“鲁班工坊 中塞旅游学院”,浙旅职院不断创新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传播中国的美食文化、展示中国的风土人情,并致力于为塞尔维亚培养契合当地社会需求的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专业技能人才。
今年3月以来,浙旅职院派驻优质师资,来到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为学生开课。本次开班共招收学生66人,创历史新高。这些学生共分成4个班级,开展为期3个月的教学。
其间,浙旅职院教师许旭常常被当地学生对中式烹饪的热情所感染。“由于是第一次到海外上中式烹饪课,面临的困难也不少。”许旭介绍,塞尔维亚人的饮食以西餐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西式厨具难以烹制出中式菜肴的色、香、味。为解决当地学校中式烹饪实训设施设备不足,中餐烹制所需的调料和食材缺乏等难题,中塞旅游学院便与共建单位之一塞尔维亚泷鼎昇酒店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中式烹饪技能培训基地。
提高培养质量,传播美食文化
经过3个月的基础学习后,24名塞尔维亚学生被遴选出来,来浙旅职院开展新一轮学习之旅。玛缇亚称,在中国,她接触到了冷菜、烹调工艺、面点、食品雕刻等丰富的中式烹饪课程,与糖艺结下了不解之缘,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程结束后,玛缇亚还和同学们一道顺利通过了人社部烹饪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认证。这也是浙旅职院作为首批省属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首次为外籍人员开设的技能等级认定专场。
6月19日,中塞旅游学院2024届来华留学生结业典礼暨“味美浙江·百县千碗”职教出海教育成果展在浙旅职院举行。中塞双方学子各展绝技,共同制作了一桌宴席,包括冷菜、热菜、小吃、雕刻和冷拼在内的41道菜式,其中既有浙江本土的地方菜,又有塞尔维亚的传统菜。而在塞尔维亚当地时间6月27日,随浙旅职院党委书记毛东辉一同出访的中方师生与一同返塞的塞方师生在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又合作复刻了这场“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主题中国美食文化展。塞尔维亚教育部、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受邀参与活动。一道道美味菜肴,让在场人员赞不绝口。
如今,中式烹饪课程已通过塞尔维亚教育部认定,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纳入当地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中式面点也非常感兴趣,接下来中式面点课程也将进入当地教育部的报批流程。”程礼安介绍,根据规划,学院将加强中塞双方学生的交流及互访,并达成中塞“学分互认”。在此种模式下,塞方学生可于大一至大三期间来中国学习中式烹饪课程6个月,然后去中国餐厅、高端酒店实习6个月,再返回塞尔维亚,以帮助他们更快成长为成熟的饭店服务技能人才。
“最终,我们希望培养出一支胜任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等课程教学的塞方教师队伍。这意味着,到时候我们即使不外派教师,相关课程也能在海外顺利开办。”程礼安说。(本报记者 李 平 见习记者 陈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