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新范式
时间:2023-11-09 来源:《宁波晚报》

慈溪学院师生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开展技能教学


海曙工程师(工匠)学院启动仪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舒子政,在实训室里专注地操作着机械臂,进行轮毂打磨实训。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张锦皓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授机器人入门与仿真课程……

       近日,浙东沿海杭州湾畔,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内,一个投资1.72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3.44万平方米的校区投入使用,综合楼、食堂、师生宿舍、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是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

       该扩建工程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这个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产业学院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也是当前浙江工商职院在扩大办学空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职业教育适应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下沉到县”成为驱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主动对接县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政、校、企(协)的多元办学主体和产教融合“新路径”,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早在2005年,浙江工商职院就入驻宁海县,在这个我国著名的“模具之乡”“文具之乡”,创下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而被专家学者解读为“高职院校县校合作”的模式范本。

       2016年,依托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浙江工商职院又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

       创建7年,慈溪学院根植慈溪土壤,瞄准慈溪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慈溪经济特色和产业优势,用专业链服务产业链,有序推进市校合作,实现了“高技能人才落户慈溪、高质量服务面向慈溪、高端培训落地慈溪、高层次人才关爱慈溪”的“四高”变化。

       办学7年,慈溪学院累计在校人数突破3000人,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专业,并构成浙江智能家电专业群主干或骨干的省级“双高”专业群。

       近年来,慈溪学院还通过12个合作共建的紧密型实训基地、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智能电子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和智能家电产业学院等教研组织,主动对接慈溪特色产业(群)实力型企业,共同开发制订技术标准、教学标准,通过构建“基础能力培养平台课程+核心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复合能力培养方向课程”课程体系,以及“定向招生、双主体育人、定岗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成为驱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迄今为止,慈溪学院培养的毕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60%在慈溪当地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8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3%,“有效解决了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

       不仅如此,慈溪学院还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以“电脑横机外观及结构设计”“汽车轮毂精密加工工艺设计与样品试制”等为代表的18项技术研发,并为慈溪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服务、慈溪市旅游目的地酒店体系优化等提供支撑建设和研究。近两年,学院已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技术用工、技术咨询;举办的10余个现代学徒制班,为当地培养了急需的“慈溪工匠”。

       围绕当地企业人力素质和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慈溪学院还进行智能物联与机器人应用系列、电工高技能人才等专题培训,举办职工技能比赛等,推动装备技术与行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培训与比赛,基本囊括了慈溪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业人员。

       而作为慈溪家电展的主要合作伙伴,慈溪学院一方面面向各类智能家电生产企业、智能家电销售流通领域以及智能家电的最终用户,聚焦智能家电最新物联技术、智能家电的物联商业模式、智能家电用户和人才需求分析等,举办“智能工厂·数字转型”“智能家电·物联未来”等高层论坛,提升慈溪学术氛围,招徕各路人才;另一方面,引进宁波市物联网协会慈溪分会、宁波市电工电气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分会、宁波市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等协会、学会资源,汇聚更多“技术合力”,为浙江力创等近30家企业提供了技术诊断等服务。

       “‘产’是基础,‘教’是支撑。”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认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应当是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经济发达县市,吸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固然是其继续引领全国县(市)域经济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建设的现实需要;而同时,高职院校下沉县(市)域办学,也是职业教育聚焦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县(市)域高等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力量的战略举措。

       “多元共融”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新模式

       实际上,从慈溪学院创建之初,浙江工商职院就另辟蹊径,由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实施中高职办学“一体化”,并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展。借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探索出一条“特区式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其中,构建的“1+2+N”投入机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浙江工商职院、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参与,众多当地企业融入的多元投入。

       除投入启动经费,用于土地投入、校舍改造、设备设施建设外,2016年至2020年,慈溪市政府每年还补助300万元经费用于慈溪学院办学;学院建立了理事会、联席会议、院长负责制“三位一体”的多重化治理结构,由慈溪市政府、浙江工商职院、慈溪市相关职能部门、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独立、相互协调和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紧密契合了慈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了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资源投入、育人和成效共享等校地协同的办学模式。

       这种多元组合的投入机制和“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也形成了“产权混合、责任分担、利益分享、育人协同、服务共献、市域驱动”的“混合治校”“慈溪模式”。慈溪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点赞:校地合作的职教模式为慈溪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高职教育多元化、多样化办学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而随着从“宁海模式”的成型到“慈溪模式”的凝练,从无涉产权的产学合作向产权界定的产教融合的转变,浙江工商职院进一步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教育服务的半径和范围也由此从县域向市域持续辐射扩散。

       其通过进驻县域办学与辖市办学的结合,寻求的更有深度和紧密度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探索,也让职业院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对区域产业的服务力,满足慈溪当地企业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浙江工商职院确立的“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实现了专业、课程、师资、实训条件、合作企业的共享、共融、共培与共建。

       学校和当地中职院校依托公牛、方太等龙头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或新技术实训室,共建研究院、培训中心,培养慈溪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宁波一流、浙江示范的中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

       与此同时,浙江工商职院还探索建立高职、中职、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人才培养的师资协同研训机制,以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专业为单元,共同制定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联合开展专业师资培训,进行项目化管理,探索企业专家进学校、高职教师进中职、优秀中职教师进高职的融通渠道,并通过“引进、互派、培训、交流”等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双向教学活动,提升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

       目前,慈溪学院已与当地的三所中职学校合作中高职一体化项目12个。

       “扎根地方”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作为宁波市海曙区内唯一的高职院校,浙江工商职院区位优势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前后有3万多名学生在海曙区工作,毕业生创办企业约1000家,为当地吸纳了近10万名社会人员就业,培养了一大批对产业具有支撑作用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共建“海曙工程师(工匠)学院”,成立宁波首个区域性“乡村全域旅游”共富联盟和海曙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与海曙区的合作由点及面,不断深入。

       学校还与海曙区古林镇政府、合一生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政校企三方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乡村”“环校园经济带”“合一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园区”和“人才发展中心建设”六方面载体,积极推进“政校企联合体”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学院知识、人才、科技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在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学生就业机会的同时,有效推动古林镇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亮点工程打造,帮助辖区重点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当前,距离浙江工商职院仅1.3公里的合一生活园区内,一个15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已经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悉,该办公空间由园区无偿提供,在政府主导、园区提供资源、学校进行智力支持的合作模式下,将打造成企业展示形象成果的展厅和师生双创孵化基地,有力推动“学校+园区”互融新模式,促进学校、企业、师生多方互利共赢。

       此外,学校还锚定海曙区“红色村落”惠民村,以“一元素、一专家、一课题”模式组建专家团队,在和美乡村、电商直播、文化旅游等方面对惠民村进行全面设计,助力惠民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扎根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遵循始终的办学宗旨和努力方向。”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党建统领强力推进“政、校、企(协)”等多方协同,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锤炼,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

       如今,浙江工商职院牵头的浙江三江职业教育集团入围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基于县域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共融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学校6次捧回“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两个团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创业团队,高级别教科研成果出现井喷式增长;师生团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6年内获得国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学校还先后获评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课堂教学创新校、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等一系列“硬核”荣誉。

       展望未来,陈仕俊表示,学校当前正面临由浙江省“双高”院校收官到争创全国“双高”院校的“关键期”“破茧期”,全校上下将围绕“扩区、强校、升本”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共同富裕等方面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双高”名校,为浙江省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李臻 通讯员:熊惠平 姚敏明 李方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