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中职“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3-07-27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需求早已经从数量提升过渡到综合能力、素养提升阶段,但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中还存在能力素质欠缺问题。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搭建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主的师资培养平台,构建“双向双融”的课程体系,完善“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培养机制,形成中职“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产教融合

2022年8月12日,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赛项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职教中心开赛。通讯员 谭云俸 摄

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形成固定的培养平台,没有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也没有形成灵活、柔性的运行机制等问题仍然存在。从“量”到“质”的转变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现实需求,也有理论依据,[1]亟须基于产教融合创新中职“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需求紧迫

新时代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需要迫切。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制度的提出,对职业教育全面对接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等举措,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产教融合视野下人才培养需求迫切。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展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与实训相融合,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强调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等,对中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我们发现在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职专业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但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企业派出的能工巧匠有实践经验,他们能够把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带到学校,也能反映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但他们欠缺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

面对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可通过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环境、优劣进行盘点分析,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及相关行业,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搭建教师教学发展平台,共建培养方案,构建“双向双融”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双兼双聘双培养”的师资培养机制,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图1“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培养平台

搭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

以往教师去企业实践难免受到时间和名额限制,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合作工作室,作为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师生职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工作室课堂把企业环境、项目任务带到学校,师生可以随时进入企业环境参与实践,实现学校对接产业结构、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的“三个对接”。

一是积极吸收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学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兼职教师。二是建立选拔机制,选拔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进驻工作室平台,通过开展企业项目教学进行企业技术技能实践锻炼,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引企入校,双方共建校企合作工作室平台,共同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多措并举,拓宽培养途径,建立健全“双兼双聘培养”机制,最终打造一支具有“双证双能”、可以双向流动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在学校是好老师,在企业是技术能手(如图1所示)。

形成“双向双融”课程体系和模块化教学模式

构建适应岗位任职与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学校需要根据个人成长规律及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不同的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同时,每个阶段围绕教育教学方向、技术技能方向(双向)进行针对性培养,制定统一的“双师型”评价标准,对企业兼职教师侧重师德、师识、师能、师绩等方面考评,对专业教师侧重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企业绩效等方面的考评,最后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都融向同一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包括初、中、高三个层级,详见图2。

图2 “双向双融”课程体系

探索“平台+项目+实践”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结合,以项目驱动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跨界,即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与教学内容对接,打造课前、课内、课后、课外的空间与时间的立体化教学。教学内容基于企业真实项目,以产品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推行项目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助推教学过程实现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

建立“双兼双聘双培养”的师资培养机制

“双师型”是融合了教育者和行业者的优秀特质与功能的“一体化”教师个体,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理实一体化”,更是教育者素质与行业者素质的“一体化”。[2]要实现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全面协调发展,离不开教育队伍培养机制的细化与创新。为此,职业院校可以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细化“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例如,在选拔晋升机制、培养发展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如图3所示),让机制管理贯穿全程、全面发展的培养过程,有逻辑、有方法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专兼职教师全面发展。

图3 “双兼双聘双培养”的师资培养机制

“双兼双聘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助于打造一支具备“双证双能”、可以双向流动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建设、学生专业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方面的精准突破与持续发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玲,罗秋兰.“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2]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4(03).

(作者卢永辉系中职高级讲师、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赵波系中职一级讲师、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教师)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

作者:卢永辉 赵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