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统一认定标准,为省级层面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促进学校制定与实施校本级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标准》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导向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一种,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
2.强调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高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3.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逻辑起点,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办学导向,培养紧密对接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技术型社会建设。当前,高职教师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急需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注重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绩
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坚决破除“五唯”,重点考察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指导学生方面的贡献,突出专业建设实绩。
二、“双师型”教师教学素养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指具有从事高职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从表征上看,需要理论和实践“两种经历”、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两种证书”;从本质上看,需要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因为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综合性和融合性特征,“双师型”教师更要具备融合能力、综合能力、双向能力。
1.价值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融合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效开展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训。“双师型”教师还要能够挖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育人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技术技能教育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和技术技能教育有机融合。
2.理实教学与专业建设的综合能力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学业评价能力。能够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学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正确评价,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其次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建设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建设。
3.服务企业与反哺教学的双向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路径,也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双师型”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反哺教学的能力,能将企业实践转化为教学实践,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三、“双师型”教师教学素养发展路径
1.健全培训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培训链
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基于教师的年龄、职称、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阶段,打造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训链。要建好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学时和考核要求,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素养发展。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专家讲座、结构化研讨、探究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
2.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铸牢传帮带整体发展链
“双师型”教师的个体成长要与团队建设相结合。针对个体成长的教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职业资格证考取、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等,教师有较强的自我提升动力,但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指导学生实践和技能竞赛等需要团队协作,因此要充分发挥团队对教师教学素养的促进作用。
3.加强项目和平台建设,聚力教学素养发展支撑链
系统设计与构建项目和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平台为依托,提升“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一是围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设计一批项目。开展项目实践,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开展项目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研论文,加强经验交流和研讨,促进实践经验提升和理论升华。二是实施科教融汇,搭建科研平台,将科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相结合。通过平台建设,实施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哺教学的能力。三是构建学校与园区一体化平台,为教师实践提供零距离的平台。四是搭建竞技平台,开展教学能力比武,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教学能力比赛为牵引,构建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参赛团队。通过教学比赛,推动教师教学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4.抓实教研活动,强化教学素养提升教研链
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和专业(群)三级教研活动机制,形成各级联动、专业互融、人人参与的浓厚教研文化氛围。学校定期举办教学论坛,开展教学工作交流;二级学院承办主题教学论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政策学习、理论学习和研究,形成专业融合、互通互融的教学教研氛围;各专业(群)围绕教学热点策划活动议题、合理制订活动方案、精心组织活动、认真总结反思,解决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分级构建,形成新教师说课堂、骨干教师说课程、专业(群)主任说专业(群)、技能大师说竞赛的教研活动实践链。(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夏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