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丝路学院 讲浙江故事 服务“一带一路”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探索丝路学院发展新内涵
时间:2023-01-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建筑业企业提供了服务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绝佳机会。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放、融合、传承、创新”的发展理念,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的国际化战略为引导,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深入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立足建设好丝路学院,立行讲好浙江故事,立志服务好“一带一路”。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企业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海外项目不断增加,海外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走出去”建筑业企业面临着外派用工人员成本逐步攀升、中方人员外派意愿降低等因素,急需开拓海外属地人力资源。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作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聚焦四个“新”,畅通国际合作联络渠道,加强合作沟通交流,深入探索丝路学院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模式。

对接行政资源,引领政校行企共合作,完善新职能

学校积极对接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八打雁省等,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立足“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战略,共同研讨中菲教育互利合作大方向,对接更多资源。2019年12月,双方联合发起的中菲“一带一路”建筑技能人才丝路学院在八打雁州立大学落成。旨在通过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菲律宾培养建筑业相关领域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建筑新技能在菲律宾的应用与服务。

搭建多边联盟,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促进新融合

围绕建筑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及企业用人需求,遵循共同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共同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共同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共同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的“五共同”原则,2019年10月,学校与菲律宾唐·博斯科学院合作共建中菲建筑职业教育联盟;2021年6月,学校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马建筑职业教育联盟。

筹措优质资源,完善人才培养资源库,探索新模式

早在2018年,学校就开始建设双语课程和国际元素微课程,目前已成功立项三批;从2019年招收首批菲律宾籍留学生开始,学校深入调研在菲中资企业工程需要和菲律宾基础建设需求,结合学校优势专业,中菲丝路学院开发了9门订单式培训课程,逐步建成完善的建筑技能传承与创新资源课程库;同时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解决留学生的“进口”和“出口”问题,逐步建成充足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企业库,为可持续的留学生培养打下基础。当前,丰富的线上课程库与充足的企业库等资源是中菲丝路学院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探索。

探索“中文+”培训,实现职业教育“走出去”,开辟新路径

学校通过中菲丝路学院及建筑职教联盟的建设,选派多名优秀双语教师赴国外教授专业技术技能,足迹遍布亚非两大洲。2019年5月,学校承办了“澜湄”国家小水电技术培训班国际研讨会,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的公务员、技术专家和企业家共40人参与培训;2020年8月,举办了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中文+职业技能”专场,培训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师生39人;2021年12月,举办卢旺达“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政、行、企业人员137人;2022年8月,学校与国家水利部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面向非洲国家共同举办“中文+职业技能”建筑领域培训班,参训政、行、企业人员119人;2022年10月,举办了菲律宾安提波罗理工学院“中文+职业技能”专场,培训安提波罗理工学院师生320人。通过“中文+”的系列培训项目,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并调整授课方式与方法,探索建筑领域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走出去”。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菲丝路学院作为学校夯实国际化办学内涵的生动实践,获得了多项成果,社会反响热烈。2020年8月,学校发起成立的中菲丝路学院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并受邀参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特色合作项目成果展”分享中菲职教合作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肯定。2021年5月,中菲丝路学院项目经验案例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18—2021年)优秀案例;2021年9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高水平国际建筑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案例被评为“亚太地区2021职业院校对外合作与交流优秀案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叶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