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所说的“《意见》”,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
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提出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3项战略任务,开展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等5项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意见》还释放出哪些信号?12月27日,教育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职业教育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
在陈子季看来,《意见》传递出5点新主张——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陈子季表示,《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才能使类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社会评价稳步提升。”
据悉,近年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意见》重点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待职业教育。”陈子季强调,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其成长成才的通道得到最大程度拓宽。
改革重心转向产教融合
陈子季强调,《意见》释放的另一个信号就是“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欧晓理也认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目前已认定了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地培育了46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大批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天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发布会上,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近年来,天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支撑产业引育,推动“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此外还坚持以用立业,成立28个职教集团,率先推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高职专业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占比98.87%,年社会培训30万人次。
荆洪阳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对接“1+3+4”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课程教材产教联合开发机制,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开放式区域实训中心,助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大力促进产教融合,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注重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亮相,正凸显了这一特点。
“中国中车将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积极展现央企新担当、新作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王铵在发布会上表示, 新担当、新作为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牵头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中车将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机制;二是积极发挥产业优势,为共同体内职业院校提供平台与资源。围绕中车“一核三极多点”业务,推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园,技术培训、技术课程进课堂,推动职业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实现优秀人才互动,人才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共建;三是积极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作用,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车将在推动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办好中车直属职业院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想要高质量发展,显然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意见》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实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按规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
而就在两个月前,教育部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于2022年底前展开本年度“双师型”教师认定相关工作,制定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欧晓理介绍:“近年来,国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老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越来越高。”
职业院校也在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介绍,该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名匠大师领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技术大师”“技能名匠”“管理优才”引培计划,设置“讲席教授”岗位,千方百计聚人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好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推进在职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培育一批德技双馨的“大先生”。
点、线、面抓落实
如何将《意见》精神具体落实,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基于此,陈子季介绍说,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抓落实。
“点上突破,就是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样板。”陈子季介绍,2023年初,先选择10个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线上提升,就是围绕办学能力的关键条线,推出一批关键政策和重点项目。”陈子季透露,接下来围绕《意见》中的“五项重点工作”,将分别推出专项工程计划,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国家级项目,树立标杆、打造品牌。另一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向社会传递信号,给地方提供支持,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
“最后一点,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用好《意见》的政策红利。”陈子季表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并作为考核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对优秀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陈子季说。(记者 崔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