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时间:2022-12-05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在亚洲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我长期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工作中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不可替代的。我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学习机会。根据会议组织者的安排,我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教育对外开放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两个内容,一是进入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成绩显著;二是迈上新征程,教育开放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因发言时间关系,我重点汇报第一个内容。

一、进入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成绩显著

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

(一)思想引领,明确方向目标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是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指引下向前发展的。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使命宗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胸怀天下。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教育对外开放,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到给中外留学人员和国际友人的回信、从总体方向目标到具体工作措施等多方面,都有系列重要阐述和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总书记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宣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我们按相关的关键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信件等做了初步统计,十年间,有关论述和指示是大量的,涉及的面非常宽,针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特色非常鲜明。真是“擘画引领,亲力亲为”。这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水平、提高质量,加大领导和推进力度。中办、国办印发了多个关于教育对外开放、中外人文交流等文件,明确发展目标,方针原则,并系统全面地进行重点部署。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要求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中央各相关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注重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召开相关会议,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推进制度建设。

(二)守正创新,优化开放布局

面对复杂严峻多变的国际形势,任凭风浪起、勇毅而笃行。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与181个建交国开展交流合作,在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开放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共同推进教育领域互联互通,与41个共建国家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本土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鲁班工坊”,启动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为推进“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从区域合作看,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例如:全面规划面向2030年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推进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和相关交流合作;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推进教育政策对话和高校联合会会议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方位更全、领域更宽、层次更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重要。努力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三)内外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加大开放高地和载体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港澳高水平大学以更灵活的模式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推进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带动长江经济带教育对外开放联动发展;京津冀深化教育开放,北京推进教育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天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和水平、雄安新区在新兴和前沿教育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推动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落户海南,实施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立足和发挥区位优势,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开放高地。

(四)提升质量,留学工作全面发展

出国和来华留学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留学工作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面重要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了新时期“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总书记每年都有重要指示批示,饱含深情给海外学子、留学归国人员、在华外国留学生、外国中小学生等回信;将留学人员工作作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指出要发挥他们的群体作用。十年来,无论出国留学还是来华留学,人数上都是历史上最多,质量上都是历史上最高。出国留学目的地多元化发展,出国留学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平安留学”机制,规范未成年学生出国学习管理工作。出国留学聚焦育才引才,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广大归国留学人员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全力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有关部门、欧美同学会、有关省市地方合作共建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示范区”“留学生创业园”“海归小镇”“海创中心”等进一步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落地一批高水平教育科技国际合作项目。来华留学聚焦提高质量,在推进制度建设、实施质量保障、设立高端项目、提高入学门槛、加强国情教育、依法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打造“留学中国”教育品牌。2020-2021学年,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五)开放合作,促进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

具有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是世界强国标志之一,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既自主自立,也开放包容。我国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不断助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保障,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的完整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建成和科研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战略力量。持续推进中外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试点和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外高校以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方式推进人才培养合作。近年来,教育部与有关省份合作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支持强化中外高校联盟的合作纽带作用,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超过1.4万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部门间和专家“一对一”科研合作2300多项,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4000多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我们更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六)官民并举,各级各类全面拓展

开放合作有机融入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在教育的各领域各层次促进高质量开放合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官民并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巩固发展基础,又拓展新领域新空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各种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进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此起彼伏,“互联网+”的开放合作大大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理解教育深入开展。出现一批优质的高中阶段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理解教育,统筹设立“一带一路”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成为新亮点,2022年8月19-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办,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潜力巨大。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国际交流合作更加体现高等学校的主体作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在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的声音。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几大“国际教育年会”之一。“亚洲教育论坛”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继续发展,目前机构和项目2400多个,其中本科以上约1300个,办学特色和优势持续显现;审批、管理、评估、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布局、类型层次、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支持聚焦理工农医、薄弱空白、交叉前沿等学科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标准。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录取近10000人。

(七)人文交流,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

国之交在与民相近,民相近在于心相通。坚持以人文交流为纽带,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外人文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发挥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示范作用,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元首外交引领、领导人高访带动、高级别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国内国外统筹、中央地方联动、官方民间并举的多元互动新格局。十年间共筹办机制会议37场,签署300多项合作协议,达成近3000项具体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设立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俄同类大学联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职业教育联盟等一系列教育品牌项目,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正能量和暖力量。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实验项目在各地落地,通过“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子”“多语种外语学习”“国际友好学校中文教学支持”“人文素养提升”“国际理解教育”“中外课程共建共享”“互联网+人文交流”等项目的实施,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发挥人文交流主体作用,促进中外青少年友好交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化语言交流合作,为中外民心相通发挥夯基垒台、铺路架桥的作用。

(八)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以多边合作为平台,深化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参与和引领教育领域全球治理,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经验分享、发展合作、对外援助、教育培训等,围绕教育减贫、抗击疫情、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全球性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教育赤字和数字鸿沟,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持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安全返校行动”等项目。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推进在中国设立相关机构。全面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成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和举办相关活动,主办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设立APEC教育研究网络。举办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中国留学论坛,在职业教育、数字教育等领域积极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创新外语院校和高校外语院系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加强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青年学生的“全球能力”培养。同时,在推进教育开放合作中,助力各国读懂中国故事,促进中国经验、智慧、方案的国际传播。

(九)制度保障,坚持两手都不放松

十年来,教育对外开放在党的领导,统筹安全发展,保持开放合作的韧性。一是坚持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扎根中国,立足国情。高质量教育体系必然是开放的体系,开放合作不仅推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而且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增进了教育理念的交流互鉴,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多元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牵引。改革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破除制约教育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有益经验。例如:授予“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定的外事审批权,取消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等审批事项,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公证等事项,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应对外部严峻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织密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防线,守牢安全底线,主动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把新形势下教育对外开放中工作服务对象遇到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健康和安全问题,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多措并举予以应对和解决,缓解不确定外部环境造成的各种困难,有序重启和恢复教育对外开放,巩固拓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空间和渠道。

十年来,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大变局,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带来复杂严峻挑战,教育各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优化布局,主动应变,继续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迈上新征程,教育开放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在深化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为新征程上的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鲜明的旗帜。

教育对外开放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新征程上教育变革的外部环境、内生需求为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天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对外开放要在新征程上实现更大的作为。

一是实践更大格局的开放合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自觉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到教育对外开放各领域全过程。努力为应对人类共同的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二是实施更加自信的开放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伙伴关系,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更主动地搭建更加开放的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合作的载体和平台。

三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合作。不断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外事服务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依法开展涉外监管的水平;全面引领各级各类教育交流合作提升质量,主动参与和主持更多的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在教育对外开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我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三个务必”的那一段话,作为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同志在新征程上的座右铭。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江波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