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剑锋:中职教育应坚持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2-11-2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编者按——

在国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倡导全民职业教育背景下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如何引领学校发展行稳致远如何肩负新时代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使命担当?浙江职成教网推出《校长说》专栏,邀请我省职成教院校校长畅谈校长生涯的思考和感悟,分享办学成功经验,探索改革创新的新举措,为我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抛砖引玉-----



戴剑锋,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讲师,温州市第六届督学、温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曾获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推进温州市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当前职教改革大势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愈发凸显,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或许也意味着中职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需要保护。作为职校校长,如何为学校发展插上“金翅膀”?如何成就师生美好职业人生?

本期,浙江职成教网邀请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校长戴剑锋畅谈校长生涯的思考和感悟。谈到其治校理念和心得,戴校长认为,中职教育应坚持多元化发展,他以“职教梦工厂”引入,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多元”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并提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筑梦:打造“职教梦工厂”

戴校长认为,彰显基础作用的中职教育,除了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根植于多元化发展这个核心,为丰富整个职业教育形态、丰富人才成长道路、丰富技能人才培养内涵、丰富职业教育社会价值而不懈努力!

“职教改革潮流浩浩荡荡,多元发展,是个老话题,但我觉得有时候,坚守比突破更难!”戴校长强调,面对中考后普职分流的争议,面对中职升学大潮以及冲刺本科的内卷,中职教育更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中职学校应成为校长办学和师生成长的梦工厂。对此,他提出了“多元筑梦”,让“多元”化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化在培养模式创新中,化在校园文化创新中,让师生充满动力、让学校充满活力、让职业教育充满魅力。

淬炼:让“多元”化在教育中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自任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校长一年以来,戴校长始终坚持多元化办学改革实践,让学校“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文化“美”起来!显著成绩背后,是其对使命的担当和对特色的坚守。

(一)“多元”化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让学校“活”起来。“我们主要打造了三个多元化、混合式平台,丰富办学形态,让学校‘活’起来。”

一是产业学院。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和中联集团双主体共建的数字财经产业学院,是温州首个由中职学校牵头建设的实体化运转的产业学院。特别是依托产业学院建设的“共享会计工场”,实现了三大多元化、共享式功能。依托产业学院,学校还构建了“专业群+企业群+教师群+课程群”的四群联动、多元共生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提升了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戴校长表示,“未来,我们还将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会计数字大脑’,将全市会计专业布点、人才需求、课程学习、校企互动等信息功能一网统揽,多元融合,站在会计、税务行业的最前沿,培养师生的大数据素养,应对未来瞬息万变的世界。”

二是创业书咖。与地方品牌企业合作,“企业出资、学校出场地”,让学校一块闲置废弃的场地“活”起来,变废为宝,成为校园书咖——学生创业基地。这里,有直播、有文创、有职业体验、有创业导师、有咖啡和书香,为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传承千年温商的血脉精神。

三是培训基地。和地方民营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公私合营、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职业培训基地,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机制优势,让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活”起来。体制机制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合规,所有的合作企业都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和学校共建职业培训基地。

(二)“多元”化在培养模式创新中,让学生“动”起来。一是多元成才。升学就业创业,路路畅通,学历技能素养样样都行,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提出一个口号:100%升学,100%就业,100%创业,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成才的道路。二是多元育人。推进环境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校企融合育人。全面推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还积极和温职院等高校探索“1+1+N”会计专业五年制培养新模式,将高职课程前置,将企业课程融合,为学生专升本留足空间,为企业育才留足空间。三是多元素养。立足学生未来发展,构建5566核心素养体系,培养能适应未来变化的职业人。“未来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可能并不重要,学习能力、交流合作、数字素养、艺术审美等多元化的软技能,可能比硬技能更重要!”

(三)“多元”化在校园文化创新中,让文化“美”起来。“我觉得做企业、做学校、做事业,最后就是熬一锅文化的‘老汤’。”戴校长坦言,学校从“子曰会计当而已矣”的专业文化溯源入手,融合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地域文化,形成“精当”校园文化体系,包含两大核心要义:一是精细化、精致化、精品化的现代学校治理追求,二是精准得当的专业美学和育人追求(包括“当学”教学模式、“精育”德育模式和特色文化空间)。

思考:“多元”有多远

多元化在职业教育中,离中职学校有多远,中职学校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能走多远。戴校长认为,作为职校校长,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元,比如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现代产业学院等等,“但这些都是手段,不能为了学徒制而学徒制,为了1+X证书而证书,职业教育既要跳出教育,也要回归教育,回归到育人、培养人这一终极目的。说到底,职业教育的多元化,要服务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命脉,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专业设置要面向区域,区域有什么产业要设什么专业”,职业教育是要服务地方,要为地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但如果仅限于某个县域这个“点”来设置专业,有失偏颇。随着大交通、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才流动将成为新常态,比如温州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去杭州、上海就业,同理,杭州上海的学生也能来温州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彰显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适应性。反过来,如果本土的企业迫切需要我们的学生,也就会有更积极的校企合作态度和更长远的育人用人计划。这涉及到整个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圈构建的问题。

职业教育既要服务区域发展,也要服务学生发展,戴校长始终认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该多元化,不拘泥于对接某个县域甚至市域这个“点”,应该面向更大区域,比如长三角这个“面”。

第三,处理好中职和高职的关系。新职教法提出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是未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

戴校长表示,一方面就从学生视角来说,中职学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考试训练,考试能力不强,进入职业教育后,依然要把“考考考”作为主要上升通道显然不合时宜,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政策,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推行了多年的3+2等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长期存在中高职不够衔接、难以衔接的问题。“当前,浙江省在推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人才培养改革,我想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着力破解这些问题。”戴校长认为,只有办学体制的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课程一体、培养一体,所以,“中高职一体化”新型院校应成为未来职业学校主流形态。中高职一体化,作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一环,中职和高职,包括职教本科,应该相互扶持,职教升本不忘本,中职应该成为高职和职教本科的重要生源地;中职也应该练好内功,为高职和职教本科输送高质量生源。未来没有纯粹的中职,也没有纯粹的高职,一体化势在必行。

戴校长说,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十分完备,作为基层的校长,更希望改革试点相关政策落地,让好政策产生好效果!“作为职校校长,我们更要积极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大合唱’,多方联动、多元发展,共同成就师生美好职业人生,共同赋能新时代新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