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⑪ -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
八里店社区教育“i—常路片区学习圈”|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⑪
时间:2022-11-08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为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努力营造村社融合新景象,八里店镇党委、政府围绕民心工程,积极推进农民安置社区村社融合的实践探索,多措并举推进村社融合大发展。在此背景下,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以社区教育为突破点谋求村社共建融合发展,开展“社区教育‘i—常路片区学习圈’”项目工作,既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区域社会,凝聚民心,促进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项目实施内容

(一)布局设点,构建“学习圈”立体网络

健全组织

2020年5月中旬,八里店镇重新布局区域社区教育网络格局,下发《八里店镇关于建立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通知》,建立镇级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即“乡镇成校(社区教育中心)——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片区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同时,按“2+2+2”公式配备片区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者,即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2名(分管责任人、联络员),常路片区2名(分管责任人、联络员),片区所辖5个村各村2名(分管责任人、联络员)。2020年5月下旬,召开八里店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确立了以“常路片区”为示范点,整合片区资源,建设“片区学习圈”,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由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牵头,乡镇成校(社区教育中心)主管、条线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公众广泛参与。落实好教育专项经费,从组织上、物质上保证了社区教育常路片区的开展。

选址建点

在八里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常路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设立在片区村(社)成员相对集中的紫金花苑社区内,即紫金桥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并通过以点带面形成“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片区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的工作格局,确保常路片区的广大村(社)成员能依据就近原则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活动。

(二)规范建设,提升“学习圈”运行效率

搭建培训服务平台

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以省民生实事项目“老年学堂”新建为契机,推动常路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建设。在紫金桥村委的支持与配合下,对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进行硬件设施的改造,并于2020年5月正式挂牌启用。同时,充分发挥成校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和实施主体作用,逐步优化分中心培训体系,先后挂牌常路老年学堂、常路社区家长学校,在承担起相应培训工作的同时发挥片区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参与共建的作用,共同承担相关工作。

研究需求提供服务

一是在常路片区内广泛开展调研,了解学习需求、教学满意度等,为开设课程(活动)和调整各类课程(活动)做好铺垫。二是依托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满足教育需求。三是研究应用移动学习平台,延展学习的半径圈。

以创建工作促发展

在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的统筹指导下,把各级创建活动融入到片区社区教育发展工作中。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学堂、示范性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各类学习型组织选树等创建活动,注重创建与村社融合发展相结合、与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各级创建寻求片区社区教育工作有突破、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有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服务能力有提高。

(三)明确定位,优化“学习圈”学习活动

学习圈从贴近村社实际、贴近村(社)成员生活、贴近社区群众的原则出发,明确五个“i”的社区教育学习定位。在片区分中心上确定了老年教育、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为主要学习板块;在片区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上通过融合文化礼堂、链接社会资源,确定了文娱资源配送、政策法规宣讲、科普知识讲座、民情意见收集等板块。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积极利用“公众号发布+”推出社区教育“本土微课堂”项目,进一步丰富村(社)成员信息感知的渠道与教育培训载体。既协调发展技能培训与居民素质提升,又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生活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五个‘i’”,即创新(innovation),丰富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个性(individual),凸显特色学习;互动(interactive),体现互动即内容;有乐(interesting),强调愉悦身心;激发(inspire),树立“学到就派用场”的理念。

常路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

分中心以老年教育、家庭教育、技能培训为主要学习板块,着重提高村(社)成员技能和素质,提升生活品质。

一是稳步推进“常路老年学堂”的建设工作。依据“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原则,基于易学、趣味、实用、系统四项特性,结合中老年人的爱好与特长,与时俱进调整课程设置。经过近两年来的运行,学堂固定常规课程设有瑜伽、太极拳、旗袍秀3门,共5个教学长班。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为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能开学、能上课”到“开好学、上好课”的跃升。

二是“家长学校”进社区。联合常路学校,在片区分中心设立常路社区家长学校,以此为阵地配送家庭讲座,提供咨询服务,开展亲子活动,提供人文关怀,将家庭教育工作从学校延伸至村社。例如举办“如何预防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主题讲座与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读书会等活动,向家长普及科学有效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举办“‘虎’你最美▪他乡知年味”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安排适合小学生与父辈家长参与学习的书画、烘焙等教育培训,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感受和了解彼此的思想状态,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

三是公益技能培训进社区。一方面,通过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方式,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宣传,让辖区群众对技能培训政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辖区群众对技能培训的知晓率、参与率。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合作,主要针对农转居、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定制一些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免费的技能培训项目,例如举办美容(美妆)技能培训班、养老护理(家庭照顾者)培训班等,通过在家门口学技能,促进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而且还能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片区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

片区各村(社)在原有社区教育工作站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文化礼堂、链接社会服务资源,面向基层群众,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条线部门工作,发挥基层干部,尤其文化员在村社工作的有利机会,突出“五‘i’”社区教育学习定位,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项培训、熏陶工作,如开展党员学习活动,政策法规宣讲、农技知识培训,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健康知识讲座等,结合“庆六一”、“迎七一”、“度国庆”等主题活动以及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社科讲座、文体联欢及综合服务等,以简单、灵活、便捷、开放的形式将鲜活的活动氛围带入村社,服务基层群众;以寓教于乐和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激发广大村(社)成员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激活社区教育实践细胞。

公众号发布+

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开设了社区教育“本土微课堂”,即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用图、文、声、视等表现形式多方位、多侧面、立体式发布传播社区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微课堂”微动力,以“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学习便”的特点,为基层群众送上一期期集文化、艺术、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八里店“本地菜”。目前,“本土微课堂”以老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两大板块为主,形成并具有了广泛稳定的学习人群。在线上老年学堂中,侧重发布关于隔代教育、党史故事、国学讲堂、智能手机操作应用、垃圾分类、养身保健等内容;在微课堂成人教育中,侧重发布学历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技能等内容。同时开通视频号,拍摄、制作、发布具有本校特色的技能微课视频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等节目或活动短视频,获得学习者的点赞、保存和转发。“公众号发布+”通过真实生动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画面,进一步让学员和群众了解到特色教育文化和多样社区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实现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并形成了“滚雪球”的学习效应,进一步引导广大村(社)成员参加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二、项目实施成效

(一)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学习规模

该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工作组成员职责明确,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织管理,包括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分管责任人、联络人、宣传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分工协作,服务、保障常路片区各类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培训活动台账,每次开展的学习、活动都要进行相应记载,包括培训方案(或授课计划)、学员签到表、授课日志、培训剪影、培训反馈评价表等,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提高项目运作水平。两年来,以“五个‘i’”为社区教育学习定位,开展各色学习活动136期,参与学习、培训、活动达28815人次,较好吻合了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激发起了村(社)成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拓展社区教育阵地,丰富村(社)文化生活

基于空间上的便利性和时间上的闲暇性,在常路片区、基层村(社)、文化礼堂等共建共治共享多元“学习点”,作为建构片区学习圈的支撑,将社区教育网格架构进一步向基层延伸。通过整合与链接,将课程、文化、活动等资源下沉,以拓宽社区教育渠道,方便村(社)成员就近、便捷地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同时,以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辖区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的信息平台,形成了立体性的教育学习网络。这个网络融社区教育和自主学习、实体学习和网络学习、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与一体,并以各种方式和内容激励并主张村(社)成员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持续学习,更能为村(社)成员接受。“五个‘i’”的社区教育学习定位,既考虑了不同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丰富了村(社)居民的闲暇生活,提升了精神文化享受。同时,对谋求社区对教育的支持、教育对社区的促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深化社区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常路片区学习圈的建立,有效地引导了有需求、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村(社)成员参与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来,逐步形成了以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健康的社交方式和主动认知社会、参与其中的生命姿态。2020年,常路片区汤斌昌、沈伟斌、沈建兵被评为“吴兴区百姓学习之星”。汤斌昌还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者”、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提名,以及“湖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湖州市最美五老”等荣誉称号;2021年,常路片区潘鑫霞被评为“吴兴区百姓学习之星”。各村(社)成员聚集在学习圈,在各项活动和培训中激发活力,不仅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获得了提高,还在交流沟通、政治协商、明辨是非、公正道义等参与社会治理的素质与技能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大家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环境监管意识等诸方面逐步增强,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随之得到加强,在对话与沟通、交流与学习中进一步建立、发展起社区情怀,为促进释放基层村社融合发展融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完善资源整合体系,提升社教服务能力

“i—常路片区学习圈”建设是以落实《八里店镇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的通知》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和完善了“镇成校(社区教育中心)——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片区村(社)社区工作站”的资源整合体系。在场地资源方面,发挥片区村(社)资源优势,开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幸福舞台等教育资源,使社区教育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片区村(社);在人力资源方面,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以“能者为师、多方引进、专兼结合”的原则,多方调动专职和社会人力资源,促使关心教育、热爱教育并能成功实施教育的人力资源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在环境资源方面,一方面,以创建评比为杠杆,建立了社区教育的长效机制。2020年,常路老年学堂被确认为“吴兴区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021年常路片区移沿山村、紫金桥村被评为“吴兴区学习型行政村”,世界丝绸之源文化艺术村被评为“湖州市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通过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学堂、示范性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各类学习型组织选树等创建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使常路片区社区教育走上了规范化、人文化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以“五‘i’”为定位提升社教服务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各项培训、熏陶工作,以及主题活动,构建了常路片区社区教育活动育人体系,尤其是成功开展了常路片区特色教育“老年学堂”、常路社区学校的家庭教育等,群众有了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也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和推动本区域的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项目特色及推广价值

实践证明,“i—常路片区学习圈” 依托乡镇成校(社区教育中心)、常路片区社区教育分中心、村(社)社区教育工作站“三级”社区教育服务载体,以五个“i”的社区教育学习定位,积极开展送教进村社活动。送教活动整体呈现出点位覆盖面广、课堂班级数量多、线上线下送教活动丰富的特点。“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片区学习圈日臻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的社区教育资源和服务。该项目在探索创新低成本全民终身教育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为社区教育促进释放基层村社融合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