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构建SPFI视域下“素养+匠心”育人模式
时间:2022-10-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适合就是最好”是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养成”和“匠心文化赋能”作为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两个突破口,提出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基于选择性、强调专业性、突出融合性、注重创新性”的SPFI课改新理念,构建了“素养+匠心”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的“三全育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成就精彩人生。

SPFI视域下中职“素养+匠心”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生动诠释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服务初心,更充分彰显出学校的务实品质,值得学习与借鉴。

溯源·淬炼 

提出SPFI课改新理念

时间追溯到2003年,学校率先在杭州中职推行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跨学校、跨年级、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并探索实施“可供选择的课程”。到了2014年,学校以真正服务于学生内在需求、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核心,以全面启动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实践起点,科学制定课改实践路线图,探索“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

在此背景下,学校从2014年开始正式开启“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的课改之路,并形成“基于选择性(Selective)、强调专业性(Professional)、突出融合性(Fusion)、注重创新性(Innovative)”中职SPFI课改新理念。

课改带动学校育人理念、办学模式整体变革,学校系统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完善专业集群、规范选修课程、实行转专业、强化网络课程选修、构建‘六群三融’选修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群标准、形成课程和课程纲要、组织撰写校本教材”八个步骤展开,科学高效地推进课改实施。课改促进学校创新重构育人环境,深入推进“场馆育人”事业,陆续建成了杭之味餐饮新地标、中小策新媒体中心等场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形成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核心素养“1+4+X”的中策方案》,促进学校实现人才培养匠心文化赋能,实现了德育管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学校特色的“一专业一场馆”的匠心文化育人品牌,中职“素养+匠心”人才培养顺势而成。

SPFI视域下中职“素养+匠心”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德育管理与教学实施两大育人主线,以“核心素养养成”和“匠心文化赋能”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至此,由学校“适合就是最好”教育理念生发而成的SPFI视域下中职“素养+匠心”人才培养模式已初具雏形,将学校的各类优质资源整合成强大动力,推动教学改革顺利前行。

探索·实践

四大战略推进SPFI课程

学校以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为导向,创新SPFI课程理念,形成解决问题的“素养引领、系统整合、匠心赋能、标准量化”四大策略。

——素养引领策略

学校始终把“培养有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中策学子”作为课改实践的价值指向,确定“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并服务于核心素养”的素养引领策略,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学校通过开展“中策学子核心素养”调研,确立核心素养的维度和要点,形成学生核心素养“专业与创新、生活与职场、媒体与技术、交流与发展”4个维度15个要点,梳理形成核心素养“1+4+X”的中策方案,促使素养具体化、可学习、可操作、可执行、可评测,成为直接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学校经过多批次多轮次推进,形成“省标—校际—专业”三层推进的“1+4+X”素养框架。

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聚焦教学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开展课程设置;通过引进外籍教师、深化“双创”教育,强化外语和“双创”的两翼特色;通过“十段八步”课程开发模式,完善“六群三融”的选修课程体系。学校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和专业知识,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教学体系动态实施过程分为“内环”与“外环”,“内环”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进行动态调整,“外环”对多个课程群之间依据所培养指向进行动态变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课程和内容。

——系统整合策略

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从职业教育内外教学生态出发,系统整合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运行策略和支撑保障三大体系,构建“结构与内容、环境与资源”相融合的课程生态链。

发挥各专业的优势,跨学科、跨专业、跨团队搭建集群化、活动化、专业化的“三化”课程框架,以课程群进行分类,如职业体验课程群、订单课程群等,结合信息技术、学校特点、校企合作建设相应的课程内容。如烹饪专业与电气专业合作开发食品3D打印课程、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发智慧水处理课程。

学校以“绿色风、青春味、百变身、科技感”为理念,实施“一专业一场馆”建设计划;以“新技术+新项目+新教学+新创意”“四新合一”的思路建设智慧实训教室;探索以“四师、四室、四团队、四课”为标志的运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增加新的创意内涵;引入无人机、3D打印等新技术,开发“无人机+3D打印+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设计”等四类融合性特色选修课,形成课程研发链,为学生提供课程链,促进学生“链式”发展。

以项目选择、数字融合、自主创业三个阶段为主线,创新学习平台和教学平台,建设虚实结合的“鸿场馆”,打造智慧互联的“鸿课堂”,丰富学生多样选择“鸿资源”,形成了基于“数字资源+创新创业创意”融合的“鸿创”教学新模式。共计出版规划核心教材23本、校本教材18本和课程纲要63个,建设网络课程16门。

——匠心赋能策略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施21天行为养成计划,日行日进“怀匠心”;系统设计“三层上升”的匠星修行课程“践匠行”,实现“从行为到习惯养成、从习惯到素养形成、从素养到行为自觉”螺旋式推进,并配套“班级—专业—学校”三级匠星荣誉体系。

顶层设计德育管理与教学实施融合,从队伍、课程、机制、活动、荣誉体系五类载体,实施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三式(融合式、渐进式、渗透式)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的“匠心文化赋能”制度、活动及课程建设,例如实训7S管理、实训课教学转场制度等,将德育管理与专业场馆建设相融合,与课程建设相融合,与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相融合,形成浸润式的“匠星文化”氛围。

——标准量化策略

引入行企驻校,开发引领专业和行业发展的课程标准:如学校与省餐饮行业协会、知味观三方合作,开发现代杭帮菜传承人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建设;与大疆合作开发无人机飞行课程及考核标准。评价上建立以课程学分、德育学分、社团学分和证书拓展学分为载体的多元量化评价体系。

制定传人技艺传习和能力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引入网络信息管理;引入西餐西点(配方定量、制作定时、供应定温、服务定序)一系列结构化标准,创新杭帮菜制作标准。学生同时获取毕业证书、中式烹调师中级工证书、意大利西点证书和杭帮菜传承人认证证书,做到四证齐全,实现四标合一。

“素养引领、系统整合、匠心赋能、标准量化”四大策略如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节节发力、节节作为、节节精彩,凝聚合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特色·成效

升华实践成效喜人

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随着“素养+匠心”人才培养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喜人成效。

近4年,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别3金11银3铜、省级13金9银7铜,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别3金2银、省级5金7银5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杨晓波成为首个职高里走出的博士生;音乐专业学生蒋兆悦成为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并为学校捐赠三个博物馆;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王晓斓出色完成G20峰会接待任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李剑飞在中职和大学就读7年中,获得了8个国家奖项,大学毕业后被保送浙江大学电气专业研究生;烹饪专业优秀学子朱仰峰自主创业,成为杭城知名大厨及美食专家。

基于SPFI理念的教学改革成效凸显,“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首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践行现代学徒制,孕育非遗传承人”获2018年第二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城市项目学校、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成功立项省名校、省校企合作共同体等32个建设项目,在“十三五”省市质量提升工程中实现“项目大满贯”;2019年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名列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优秀典型案例首位。

SPFI育人理念带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提升,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名师骨干,新增3名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共30余人;学校出版《在突围中引领》《青鸿欲飞》《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模式》四本教学专著;省市立项并完成课题37项,获奖课题和论文64项,校本教材获奖14本,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在全市评比中获奖14项,成绩名列省市前茅。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素养+匠心”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开设了多品种的课程、开辟了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学校将继续以创新、务实的精神,向着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浙江一流和杭州情怀”的标杆性职业学校的目标昂首前进。(唐林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