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企业的“变”与“不变”
时间:2022-09-02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方面学生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如何解决“两难”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职业学校与企业各自“坚持不变”和“积极改变”。

学校有哪些要坚持不变?

第一,宗旨与导向不变。职业院校应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近两年,高职升本吹皱了一池春水,一些学校忙着升本,忙着各类项目,服务发展的宗旨和促进就业的导向有所淡化、弱化,背离了初心。

第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应始终围绕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应职业或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但现实是,一些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堪忧,导致学校培养的人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人在学校找不到。

企业又有哪些要坚持不变?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孕育机会、推动创新、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有的企业对职业教育关注不够、合作不深,只是需要人时才会想到学校。没有平时与学校的合作,临时“抓壮丁”的效果不会理想,也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那么,学校有哪些要积极改变?

第一,改变固有办学思维。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应存在天然联系,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百年前黄炎培就说过,职业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应包括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补习等。新职教法也明确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职业取向,应高度重视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而不仅仅是开设比较空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且由毫无职场经验的教师讲授。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应对往届毕业学生进行必要的再培训,推动其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不断提升。

第二,提升课堂教学和实习质量。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能教学生真本领;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岗位实习质量,使学生能学到真本领。

第三,改变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应有之义。但现实中,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协议里、拍照中。今年,教育部部署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集中在3月至8月进行。事实上,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校领导访企拓岗应成为常态化工作。笔者的一位企业家朋友说过一番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为什么学校领导、教师去企业一定要叫“下企业”?为什么不是“到企业”“进企业”?此问发人深思。这说明,学校没有把企业当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在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平等对待企业的准备。

第四,改变学生就业的心理预期。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一些学校弱化了人才培养定位,缺乏对学生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的引导,导致一些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去一线,宁愿在城市干服务业,也不愿意去“小地方”的制造企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对于企业,又有哪些需要积极改变?

第一,改变招工方式。由“硬招工”转变为“软招工”,将招工前置,注重与学校平时的联系与沟通,如联合开办“订单班”,与学校开展项目合作,设立奖学金,委派技术骨干进校授课……合作密切了,感情深了,招工就相对容易了。有的企业平时不与学校接触,缺人时找当地领导要人,即使可解一时之需,但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改善条件待遇。薪资标准固然是毕业生考虑的重要指标,但良好的工作环境、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也是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笔者曾在中部地区某企业调研,企业给出的工资标准并不低,但由于厂区偏远,生活设施很不完善,员工下班后无处可去,于是他们干不了多久往往就会离职。

总之,解决“两难”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

(作者毛平 系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