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来自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选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天津市多所高职院校的近20个竞赛场地上,共同竞技、互学互鉴。来自国内外的参赛队员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各种机器设备上,联袂“弹奏”了一首首动听的技能“圆舞曲”。大赛的舞台,也见证了一批批青年学子“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成功之路。(8月14日 光明网)
本次大赛中,从与时代热点相关的“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赛项,到与行业企业用人紧密结合的“5G通信网络检测与智能网联车应用”考试内容;从由3D打印机印出来的风扇吹灭蜡烛的“趣味表演”,到学习前沿知识、掌握硬核能力的“专业竞赛”;从中外学生共同联手搭建光伏电站和风电场,到由天津原创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向世界分享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证明了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真才实学的,甚至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也更加证明了职业院校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本次职业技能大赛,也是为职业教育“正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并没有被认可,甚至还出现了谈“职教”就色变的状况。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说法,但是在各地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以成绩为划分唯一标准的“一刀切”情况,这就成为职业教育长期被污名化的主要原因,职教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但是今年4月由人大常委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能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既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定位,同时也是在为被污名化的职业教育“正名”。
但是,为职业教育“正名”仅仅通过一纸文献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在实践演练中让各界看到职业院校学生的真本领、硬功夫,潜移默化地转变大众对其的刻板印象。这种通过比赛“证明”学生的实力来为职业教育“正名”的方式,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