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主导,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老师要用心教,体现思政课建设的本质逻辑,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
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放在首位,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其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这是由思政课的基本特点、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所决定的。
思政课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教师队伍要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思政课还要注重学理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不是简单的政治宣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理体系,拓宽学科视野,实现思政课与哲学社会学科的有机衔接。思政课教师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语言解疑释惑,教学中要讲好热点、重点、焦点问题,做到既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学术表达,又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
学生要用心悟,彰显思政课建设的价值逻辑,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契合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在教学中要贯穿“情知教学”,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态度和方法去掌握知识,还要构建课堂教学“立体结构”,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依托校址所在地——辽南地区(大连市)独特的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对学生的“四史”教育,创立了由思政课教师指导、广大学生参与的劳动社、知行书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大连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究基地”,开展“劳模进校园”和学生“走访劳模”活动等,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重点,顺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初步构建了立体化、协同化实践育人新模式。
师生要沟通心灵,凸显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逻辑,必须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大多集中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情感因素“四大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大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一个人是否爱国的前提条件,爱国必定爱家乡,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常态化开展“一看二讲三激发”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并利用重大纪念活动和节庆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青年爱国奋斗精神。
用文化启智润心,展现思政课建设的发展逻辑,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相聚合
中华民族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用优秀文化启智润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举办全校学生学习“‘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课后作品大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学生在思政课上诵读经典、分享学习心得,课下手抄原本、背诵原文,已经蔚然成风,成为校园中独有的亮丽风景。
(作者王运河 李兆芳 何京泽 单位系辽宁轻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