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区域产业群就是学校办的专业群
时间:2022-06-23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记者李凡报道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区域协同共建金海产业学院,精准破解产业人才短缺难题》案例入选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产业人才短缺是眼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如何实现精准破题?记者来到浙江东方职院一探究竟。

找准区域协同共建的“指南针”

“由于产业布局和区域整体配套不健全等特点,导致企业用工成本高留人难、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尤为突出。”浙江东方职院校长王佑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破解企业“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这一痛点难题,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王佑镁介绍,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浙江东方职院通过区域协同共建金海产业学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一是重构管理职能,统筹融合项目建设。由管委会、高校及代表企业组成校地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筹辖区内与高等教育(或职业)相关资源和经费,设立产教融合基金,统一规划包括专业、基地、师资、课程及评价、考核等在内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

二是创新制定产教融合标准,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流通。通过科学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管理标准、校企师资互聘互认标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标准等标准和机制,使产教融合标准化,推动校企资源互通共享。为金海产业学院学生推出“三三制”教学成本分担机制,学员学习3年、毕业后与企业签订3年劳动合同,学费由政府和企业全额补助;

三是建立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形成多元闭环支持。从“政校企三元协同育人”视角对产教融合效果进行评价,把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执行的效果等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把培育学生、服务社会、促进就业量化指标等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把从全周期、多岗位、多形式参与职业教育贡献度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形成对产教融合支持的正向激励机制。

培育区域产业发展的“后备军”

“我们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蓄水池’的作用,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持。”浙江东方职院产学合作处处长张小冰告诉记者,学校正在探索通过依托产业建学院实现办学路径特色化,着力于打造有特色的区域产业大学,目前以浙南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为核心,学校已经在温州经开区建立了以“金海学院”为核心、“金海匠谷”省级实践育人平台、“金海量子云”在线大学等为“诸元”的产教融合矩阵,按照“厂中校”模式共建了欧珑电气学院等9 家企业学院。

“区域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正是学校兴办专业群、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的重要导向。”张小冰表示,根据浙南产业集聚区三大核心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学校重点布局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群,新增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工科专业,以金海产业学院为载体,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人才精准共育、资源共建共享。

据介绍,依托区域优质企业资源,校企联合创新推出了“双元三段、柔性定制;轮岗顶岗、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依据岗位工种的复杂程度及企业用工需要,分类细化多种形态的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形式,打造“招工即招生”“就学即就业”“生产即教学”“线上与线下”有机融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轮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企业岗位培训等多种实践环节,全周期、多岗位、多形式参与教学育人过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带来的成效喜人。”浙江东方职院就业办副主任谷蓓蕾介绍,利用产业学院为载体平台,学校的就业率显著提高,其中在2021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质量培养调查中,该校毕业后一年的学生就业率远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数,2021年依托金海产业学院为产业园区定向培养了千余名金蓝领,为地方产业发展贡献了人才支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