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发挥成教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5-26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近年来,宁海县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依托成人学校,完善乡村教育支持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技术、文化支撑。2021年开展新农民、新技术等各类培训316场,完成2.3万人学习任务。

提优扩面,打造乡村人才培育中心

一是岗位提升锻造干部引领力。充分发挥镇级党校教学点的功能,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发挥“以老带新”作用,让新干部快速上手,老干部自我鞭策。2021年开展农村干部培训380场,惠及1200余名农村干部。

二是学历提升充实农民软实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以“先学习,后补贴”的方式组织低学历农民参加学历双证培训,提升基本文化水平。2021年890名农民完成成人高中学历培训,宁海电大(社区学院)推出“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培养了623个农民大学生。

三是技能提升增强职工竞争力。面向中小企业开设企业精益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企业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培养。长街成校联合8家企业开展技能培育,指导500余人自主创业。又如跃龙成校每年开展叉车、育婴师、保育员、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2000余名下岗、失业人群再就业。

搭桥跟进,打造农村产业指导中心

一是专家指导全过程。该县积极对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等多家机构,深化“校地合作”“企村合作”“异地合作”,建立专家“智囊库”,提供“培训-咨询-帮扶-研究”一体化指导,实现田间问题“一事即解”、多年症结“一探即明”、新颖模式“一试即成”。如长街成校联合宁波农科院成立的三门湾甜瓜学院,引导100多农户种植甜瓜新品种,实现新增收入3000多万元。

二是服务助困全链条。在产业筛选阶段,由成校牵头实现新技术的孵化,如大佳何成校试验50亩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成功后向全镇推广;在产业起步阶段,针对“低小散”的问题,由成校牵头成立行业联盟,实现集聚规模效应,如前童成校成立“民宿产业联盟”,开展民宿专题研讨,带动民宿抱团经营、集聚发展;在产业培植阶段,针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应用,如力洋成校每年开展无人机播种培训,惠及300个农户;在销售阶段,利用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路子,如强蛟镇成校开办“农村电商学堂”,探索“驻村办班、驻企办班”模式,吸纳成员单位36家,年销售额超3亿元。

三是领雁育苗全方位。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组织外出考察、建立“书吧交流会”、树典型找先进等活动,加快形成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人、营销达人,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运行机制,并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先富带后富。如一市成校聘请当地“青蟹大王”担任农村电商工作室领衔导师,举办了3期的电商培训,覆盖200多人,帮助30多人实现脱贫致富。

深挖做精,打造古村文化交流中心

一是艺术教育,改变村容村貌。聚焦新农村建设难点,以大佳何镇的网红景点——葛家村为样本,开展“艺术教育”工程,引入各地乡建专家,搭建农村艺术改造学习平台,组织考察学习,加大宣传引导。如大佳何成校成立县“艺术振兴乡村”人才学院大佳何分院,开办首个农民讲习堂,打造艺术人才实践创作基地,培育乡建艺术家150余名。又如越溪成校依托甬江职高乡建团队,召集南庄村村民开展艺术教育培训,发动专家和村民一起针对农户庭院、道路景观、渔村特色、民宿建筑等进行改造,年增加旅游人数2000多人,渔村旅游收入翻了4倍。

二是帮扶传带,弘扬传统技艺。挖掘当地村落的传统技艺,成立民间艺人资源库,聘请非遗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组织培训,联系中小学开展“传统技艺进校园”活动,同时在成校内设立传统技艺工作室,招收学员弘扬传统技艺。如梅林成校邀请舞龙舞狮传承人陈昌福为导师进行带徒教课,已培训出12个队员;又如胡陈成校依托箍桶技艺传承人鲍明沛成立箍桶技艺展览馆,开始箍桶体验课程,每年参观人数达500余人;又如前童成校立足“五匠之乡”开设“五匠”技艺课程,每年面向游客、学生及当地村民现场授课。

三是以点带面,丰富文化生活。面向当地老年人、退休职工、妇女等群体,立足当地文化,组建多个社团,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如岔路成校依托当地“葛洪文化”开设“葛洪养生”社团,聘请中医养身专家授课,每年举办2两期,每期80人;又如梅林成校以河洪“长寿村”为平台,开设“长寿文化”课程,面向其他村落教授长寿糕、长寿面的制作以及长寿知识普及;又如梅林成校组织村民成立“梅花园”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卫生整治12场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30余场,服务3500余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