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升“四个度”
时间:2022-05-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内,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进行实训讲解与示范。(学校供图)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指引下,职业教育步入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升的新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成为普遍共识。高职院校要突出关注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紧跟技术、服务产业、融入地方,聚力提升“四个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集群发展,着力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度

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服务产业链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办学组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建成高水平的专业群。高职院校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进程,精准对接、精确研判、精心布局,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一是重构专业集群。高职院校要将单一专业建设思路转换为集群发展理念,全面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把产业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优先因素和内生变量,重构职业教育专业群,以期通过“以群建院、以群活院、以群强院”,真正做到“办一个专业群,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高职院校要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通过整合归并、停止招生、转型升级、新增专业、调整方向等方式,加大专业调整、优化力度,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模型与机制,形成“动态调整、融合发展”的专业新格局。

三是打造专业群高峰。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既要兼顾产业服务面,更要打造品牌专业、发展高峰,重点做大做强学校优势专业群,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硬实力,努力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小地方、大作为”的价值定位和追求。

四是发展本科专业。具有较好办学基础和条件的高职院校要在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瞄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基于契合产业需求、紧跟技术发展、办学基础优良的高水平专业,提前谋划布局,聚焦内涵提升,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

实体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融合度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的重要主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实体化”运作。因而,高职院校深化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必须念好“融”字诀,求新、求活、求实,全面支撑融合发展。

一是搭建“融”的平台。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产教利益共同体,鼓励以智力、专利、技术等要素入股,吸引企业投资或引入产业基金,共同组建生产、经营、科研、培训等机构作为产教融合的平台,打造具备教学、生产、技术与产品研发、技能鉴定、企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综合体,并强化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技攻关、技术推广、企业服务等功能建设,通过校企双向反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二是创新“融”的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从实体化运作和“产学研训创”一体化运行两个方面破题,一方面通过实质性整合、混合制投入、实体化运营,建立企业化的运行制度,探索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范式,实现专业办学在产业土壤中的“自我造血”;另一方面统筹企业生产运行与学校人才培养,将企业的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和技术研发项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载体,通过更加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目标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和培养方式的融合。

三是提升“融”的成效。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养学研创训,以学研创训促产,缩短学生“专业技能”与产业“岗位技术”的距离,加快学员与学徒身份的即时转换,帮助学员尽早适应岗位角色、具备岗位能力、融入职场环境,以产教融合反哺人才培养。

创新发展,着力提升“产学研用”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度

高职院校要积极融入技术创新发展的进程,打造技术创新服务高地,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都认同、产业有口碑、地方离不开的专业办学追求。

一是积极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类型发展的关键依托,是衡量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整合平台功能,将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融于一体,体现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等集成化的功能,重点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和技术升级与应用推广;另一方面要提升平台层次,由以往注重平台数量向平台质量提高转变,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只有紧跟技术创新的科研平台才能聚集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也才能推进更多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产出。

二是优化技术技能服务供给模式。高职院校应倡导“学校与社会渗透、专业与行业对接、个人与企业衔接”的技术创新服务理念,依托优势专业群组建“公司+团队”模式的专业性公司,通过“揭榜挂帅、百博入企、科技特派员”等新型科研攻关行动,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聚焦“卡脖子”技术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增强技术创新与服务的“地气”和“底气”。

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技术需求,强化学校人才资源与行业、企业需求的信息对称性,打通成果流通与转化通道,增加专利成果转化提供集交易信息、交易场所、成果评估、政策咨询、交易鉴证以及拍卖、登记过户、法律援助等一体化、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服务,通过系统化的服务改变以往科技成果转化零星、碰运气的状态;另一方面重点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如提高科技人员绩效工资收入,加大科技人员科研项目激励收入,激发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热情和潜力。

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的互动度

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深度互融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表征。

一是人才协同培养。高职院校要面向区域发展人才多元和质量需求,坚持标准引领、技术引领、创新引领,深化德技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创新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型、复合型、本地化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是服务终身学习。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基地,与龙头骨干企业、乡镇社区成立企业学院、社区学院,开展面向新型农民、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社区成员、儿童家长等不同群体的社会培训,探索“培训+”模式,积极打造社会人员终身学习高地。

三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教学需求,加快科技项目、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的教学转化。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将教师承担的科研、技术服务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融入课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等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行为为导向,将竞赛项目的内容设计与竞赛方式融入教学,将竞赛前沿的技术技能开发为可操作、可实施的教学资源。

高职教育是一种需要情怀的教育,更是一种需要温度的教育。高职院校要以持续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产业、贡献地方的能力,共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作者梁克东 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