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凡报道 日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义乌工商职院”)《面向市场 聚焦转化——建设多元混合所有制商城设计学院,打造产教融合“义乌新范式”》案例入选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
“新范式”新在何处?多元混合所有制商城设计学院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义乌工商职院。
办在小商品市场里的大学
“义乌是世界的义乌”,应有尽有、举世闻名的小商品让义乌成为了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有人疑惑:为什么义乌在资源禀赋差、比较优势欠缺的情况下,却能做起连通四方的大生意?发展教育,是记者得到的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却拥有自己的高校,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见。
时钟拨回到1993年,当时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已正式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年商品成交额突破20亿元。快速发展的产业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此义乌下决心要打造一所可以为市场发展、城市转型提供人才支持的高校,杭州大学义乌分校随之落地。到了1999年,为了加快本地商贸人才的培养,义乌又在原杭大义乌分校的基础上筹建了义乌工商职院——全国第一所由县级市投资兴办、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高等学校。
这所“办在小商品市场里的大学”,在创办之初就被注入了义乌这片创业热土的基因,其后又在不断地贯彻职教发展新理念、聚焦国际国内双循环、根植小商品产业发展中,为义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蝶变跃升贡献职教能量。
创新构建多元混合制学院
“从上年3000万元跃升为次年8000万元。”这是浙江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一年内销售额的变化。变化源自义乌工商职院毕业生舒浩哲对公司产品进行的再创意。像这样用创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故事在义乌还有很多,而背后推手正是义乌工商职院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群。
25万家中小企业、7.5万个商铺、26个大类、210多万种时尚消费品,义乌正面临着从“制造”到“智造”的提档升级,海量的新产品迭代亟须创意设计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如何面向区域发展新需求,探索有效的产教协同机制,提高设计成果转化率?培养设计人才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能力,是高职设计类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挑战。”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兼商城设计学院负责人金红梅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市场转型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义乌工商职院创意设计学院在政府主导下联合义乌市创意园、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义乌首个多元混合所有制学院——商城设计学院。
金红梅介绍,商城设计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董事会负责制,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利益驱动与合理回报机制,共同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年投入运营经费500余万元,实施项目化管理,制定企业育人奖励、成果转化激励、创新孵化培育等20余项规范激励制度,实现了专业建设和产业运营一盘棋,以“设计进市场”为共同目标,共享优质产教资源,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多元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体系,凝聚了“政、行、企、校、研”各方力量,增强了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面和深度,形成了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衔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方位对接。
精准培养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
“进市场对需求,融商业做设计,强实践重转化。”为精准培养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商城设计学院构建了“市场导向、能力进阶、项目贯穿、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库由45名境内外设计师、渠道营销专家组成,共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等32家协同育人主体,开设了8个现代学徒班,针对企业真实项目命题,开展市场情景化实战教学。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精准面向市场的创意设计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义乌工商职院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在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加持下,一批批有想法的创新型人才被源源不断地从学校输送到义乌的小商品企业,义乌的小商品也由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统计,义乌工商职院以商城设计学院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连续举办小商品创新驱动国际会议4次,共同举办“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杯国际小商品创意设计商业大赛3次,大赛创新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校企联合成立单品研发中心3个,共建省市级研发中心6家,专利授权585项,师生横向项目134项,横向到款3515.53万元,极大增强了区域小商品的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学院应届毕业生留本地就、创业比例达70%以上、专业创业率达30%以上,学生共计实现创新成果转化218个,转化产值3.6902亿元,其中学生曾晓明开发的“云米即热饮水机”月售6万多台,居小米有品平台热销榜第二,学生张丽柔设计的冰袖月销2.5万件……一连串沉甸甸的数字,为义乌工商职院打造的“新范式”写下了有力注释。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推进时尚设计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企业资源和特色成果进行展示和对接,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进一步助力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金红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