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衢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2-03-24 来源:衢州市教育局

2021年,衢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育训并举,深化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全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全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一、基本情况

衢州市共有11所中职学校,其中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6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名校立项单位3所,省“双高”建设学校3所,省三级以上中职学校10所,民办职校4所。现有中职在校生28924人,2021年中职招生9979人,职普招生比为0.45:0.55。全市共有专任教师1757人,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837人,有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4人。2021年,我市有2名中职教师获评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理工学校被评为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学校(中职)。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情况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

1.党建引领,打造职教品牌。扎实落实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致力培育新时代“南孔工匠”和“南孔新匠”。持续开展“一校一品”和“清廉学校”创建活动,不断拓宽职教品牌内涵,实现从规范创建到品牌创建的跃升。2021年,“南孔匠心·红蓝器质”“三创三心”“竹韵”等8个案例入选省“献礼建党百年·致敬职教力量”中职党建品牌优秀案例。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工商学校、衢州旅游学校被评为市级“清廉学校”示范点。

2.三全育人,提升职业素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落实“一课、一周、一规划”,即开好一门生涯教育课程,开展好一周职业体验活动,指导好每位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发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浸润滋养作用,邀请劳动模范、企业高管、技能大师、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进行宣讲,弘扬工匠精神,尊重工匠价值。举办2021年衢州市暨常山县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专题报告会、微视频大赛、云上为民咨询服务、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等各类活动171项,参与师生34145人,共有17位大师走进校园,2000多名师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413家。

3.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审美情绪的培养,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开发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课程,以“十个一”(一条党建长廊、一间校史陈列室、一座主题“微公园”、一个开放式书吧、一个创客中心、一个劳动实践基地、一个心理辅导中心、一间卫生保健室、一间母婴室,立一尊孔子像)校园建设为契机,搭建职业教育活动平台,将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打造具有衢州职业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示范校”。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和衢州工商学校被评为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个一”十佳案例。

(二)推进“五统筹”改革,激发职教新活力

1.专业统筹为纲,增强职教适应力。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2021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营销”3个当地产业急需的专业布点,转设5个“幼儿保育”专业布点,撤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修订完善3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13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将“双高”建设与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开展年度质量评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衢州工商学校申报参评2021年省现代化学校(中职)评估,得到评估组的好评。

2.师资统筹为要,激发职教新活力。探索建立全市域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池”,让现有老师按照结构需求有序流动。建立“领军人才、骨干教师、新任教师”三梯度和院校教师、兼职教师两模块的培养模式。拟定全市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遴选标准,建立融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师资为一体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余个,依托特级教师、名师组建专业研训团队,开展“送教帮扶”活动,推动教研赋能发展。引入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探索开展校长、中层访企业进车间入课堂同教研行动,推动校企师资集群发展。挂牌成立浙江科力车辆控制有限公司、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先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金晓阳厨艺传承大师工作室、郑亦平雕塑大师工作室等5家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入住衢州旅游学校。依托特级教师、名师组建专业研训团队,开展“磨课”“观课”“议课”和“思课”等研训活动,各工作室参与研修人数近千人次。

3.招生统筹为核,丰富职教选择性。统一编制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同一时段发布招生资讯,同一平台同步录取。2021年衢州市中职云上招生咨询为民服务活动点击量达19.18万人次,较2020年增加6万多人次,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应用技术学校三所学校的关注量较去年增幅50%以上。2021年共招录新生 9979人,吸引市外学生1210人。加大“职普融通”力度,在衢州第二中专和江山市第五中学“职普融通”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常山试点,全市共招录4个“职普融通”班182名学生,较2020年增幅225%。构建了具有衢州特色的职业教育贯通体系,让学生享受多样化、选择性、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4.实训统筹为翼,强化资源集约性。起草《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拟定衢州市实习实训基地遴选标准、产教融合标准,建立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维修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开化县校村命运共同体。深化“五个对接”,实施“四进”工程(企业进校园、课堂进车间、师傅进课堂、教师进企业)。依托工匠学院平台引进企业大师驻校施教,开设校企“4+1”课程,通过“5+X”模式开展校企双元育人,培养人员1620人次。启动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衢州市旅游健康公共实训基地”和“衢州市智能交通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已被市发改委立项,工程投资估算约5200万元和6680 万元,其中“衢州市旅游健康公共实训基地”将于2022年5月开工,2023年12月建成。评选推荐“浙江省时尚智能家居产教融合联盟”等9个项目申报2021年度省级产教融合项目。利用“三衢教育”官微平台连续推送6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果展,点击量达1.4万人次。

5.就业统筹为果,检验改革实效性。搭建“一站式”就业平台。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5场“百企千岗”进校园招聘活动,共计300余家企业参与,202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达95.53%,其中本地就业率达31.48%。实体化运作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联盟成员单位由原先的13家增至31家,师资扩容至600人。召开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社会培训工作会议,制定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走进四省联盟成员单位巡讲活动方案,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洽谈2项合作项目。联盟年职业培训量达4万人次以上,“衢州月嫂”品牌培训已向江西广丰、四川平武、广西富川等地辐射,其培训标准与模式在上海及浙江省内湖州、绍兴、丽水、海宁等地被复制推广。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职责,2021年各中职学校面向企业职工、职业农民、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94万人次。

(三)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1.标准建设力度加大。结合衢州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修改完善“制浆造纸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等8个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护理”“物联网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个中高职一体化、职技融通一体化的教学标准。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43个项目参与试点,共获批证书考点22个,2021年共有653人参加考证,较2020年增加449人。深化“课证融通”,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和要求纳入课程体系,积极对接人社部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深化“赛教融通”,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做好赛项的教学转化。

2.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承办2021年省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研大组理事会、“数字赋能 登高创优”职教高峰论坛、省中职“提质培优 共同发展”主体教研系列活动等,邀请全国金牌教练蔡利峰老师来衢开展中职师生技能竞赛专题研训会。组织开展“指向三教改革与双高建设”中职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课程优化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中职学校课程开发。召开全市职教教研员研讨会议,开展民办中职学校教学调研,深入研讨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性路径。开展机械、电子、财会等专业建设研讨会暨名师送教活动,借助长三角和山海协作平台,建立中职教研协作机制,推动区域教研协作交流,邀请30余名省中职特级教师来衢指导。

3.考评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开展2021年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 “面向人人”比赛(衢州赛区),全市11所中职学校共750名高二学生参与了语数英项目测试,60名学生参与机械、学前教育、中餐烹饪、会计用四个专业项目测试(每个项目抽取15人参加比赛)。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组织开展2021年全市学业水平考试,高一年级共设11个考点270个考场,新增机械、电子电工、护理、电子商务等四个专业考试内容,共有9215名学生参加。高二年级考试采取衢州与丽水两地市联合命题,共设11个考点399个考场,共有9768名学生参加文化课考试,有3651名考生参加专业课理论考试。组织开展2022年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操作考试(衢州考区),全市共设12个考点,共有14个专业大类3637名考生参加考试。

4.育人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共有中职毕业生8299人,其中4995人通过多种途径升入高校,占60.19%。其中单独考试升学2616人,五年一贯制1440人,自主招生录取185人,升入技师学院等其他途径716人,衢州中专3+4首届毕业生有38人直升本科。全市本科上线291人,比去年多31人,增长11.9%,22人位列全省专业前十名。衢州中专建筑专业包揽全省前三,前十名占6人。在省中职师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类”职业素养等比赛中,荣获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8项;组织并指导教师参加省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荣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开展全市“多彩课堂”评比活动,共选拔6个文化课作品和10个专业课作品参加省级评比。开展职教成果、职教改革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推选8项成果、15个改革典型案例参加省级评选。

(四)构建贯通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新增中高职贯通培养计划466人,其中衢职院10个专业与本地9所中职学校16个专业布点进行合作培养,较去年增幅100%。由衢职院牵头,召开中高职五年制护理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提出“产学合作贯通,职业素养递进,职业能力复合”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形成了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2.完善中高职师资协同培养机制。拟定浙闽赣皖四省中高职师资协同研训方案,推进中高职师资共建共享,深入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师资协同研修培训计划。建设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共研共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中、高、企“三专业带头人”制度,探索高职“部门+专业团队”点对点帮扶中职机制,试点对接市教研室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工作站,中高职企联合打造一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创新团队。

3.探索中高职企一体化育人模式。由衢职院牵头联合衢州中专、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等单位按照“三位一体育人、政府行业赋能、教育标准先行、实施方案导航”的思路,启动建设中高职企一体化产教融合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思政标准、教材建设标准、课堂认证标准、区域专业认证标准等6个标准,共同开展“中高职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五)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实现发展共赢

依托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继续办好新疆内职班。2021年招收新疆班新生88名,共有汽修和物流两个专业毕业生86名,其中升学28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选派衢州旅游学校王妃老师赴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教,与新疆乌什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古蔺职高、北川县羌族自治区七一职业技术学校等薄弱职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助力培养乡村教师,为实现中西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提供支持。

(六)开展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师生安全

2021年疫情时有反复,我市中职学校紧紧围绕省、市相关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把学校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服务抗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全市中职学校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布置落实、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确保信息发送全覆盖、排查梳理无遗漏、措施落实强实效。完善寒暑假期间、开学初及开学后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工作方案,制定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班安排表,做到责任到人,措施明确,督查到位。

三、取得的成效

1.出台“一规划一意见一方案”,提供职教改革“新纲领”。出台《衢州市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实施意见》《衢州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5)》,进一步理顺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资金池”(市本级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2700多万用于支持衢州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校企双向赋能,深化“三教改革”,为“五统筹”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畅通职业教育发展渠道,为全省职教改革提供了衢州元素、衢州样本和衢州实践。

2.成立衢州市职业教育集团,构建产教融合“新样态”。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巨化集团、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仙鹤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和13所中职学校共同成立了衢州市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政校、校企、校际合作平台,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和成果转化链提供有利条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推进“中德”职教合作,拓宽职育发展“新空间”。7月12日,衢州市政府与德国海外商会大中华区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共建“衢州市中德国际化产业能力促进中心和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项目”,为打造四省边际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就业、流通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促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模式与衢州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助推了衢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能级提升,助力衢州打造人才集聚和数字经济“桥头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和衢州数字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功入选省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教育部将于12月底前来衢开展评估。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1.社会认同度仍不高。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社会对职业教育不看好、不重视,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仍然存在。

2.引领性师资仍不足。目前全市各中职学校师资普遍不足,且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教师不多,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占比不足15%,与国家的逐步落实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占比30%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

3.校企合作深度仍不够。一是校企合作沟通机制不健全。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制,致使校企双方的信息与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进而导致学校不了解行业需求与企业诉求,企业不清楚学校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状况。二是技能高考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受影响。随着中职教育基础地位的不断巩固,中职学校升学比例逐年提升。自2022年起,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不列入高考总分,导致部分学校“重理论、轻实践”,校企合作更加难以开展。

五、改进措施与方法

1.坚持德技并修。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开发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课程,搭建职业教育活动平台,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校园文化示范校”。三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施五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会烹饪、会唱歌、会交往、会健体、会乐器、会审美、会创业等,真正成为一名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南孔工匠”。

2.抓好三支队伍。一是教研员队伍。创新教研队伍组建,实施市+县、专职+兼职的模式,组建11校联盟,强力驱动教研赋能发展。二是管理队伍。开展校长、中层访企业进车间入课堂同教研行动,设立校长、中层干部管理论坛,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三是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攀登计划”,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举办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培训班,打造一批名优教师,搭建复合型教师成长平台。

3.强化产教匹配。一是提高教学效率。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和50%的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二是强化技能大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技能大赛激励政策和技能大赛积分排行榜,提升师生技能大赛水平。三是深化“红五环”五共产教融合模式。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打通中高职企一体化培养路径。加快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步伐、探索开展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

4.完善督导评价。一是建立健全各类评价标准。推行全市中职学校发展性评价改革,实现对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评价全覆盖。二是开展多维度多元评价。实施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探索以“五育并举”的学生全要素全过程评价。建立中职学生毕业生去向监测跟踪机制。实施好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5.强化服务职能。一是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职责。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培训规模和职业教育服务面,实现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规模和全日制学历教育比例达1.2:1。二是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目标,以现代化社区学校建设、构建未来社区教育场景为抓手,继续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充分挖掘特色教学资源,开发一批教育特色课程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三是普及老年人应用技术运用。常态化开展老年智能技术应用普及活动,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

6.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宣传格局,办好每年一次的职业教育活动周,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职业院校毕业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技能人才发展进步,让“崇尚一技之长”的理念切实成为社会风尚和行动自觉,为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