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以酒店专业为例 [1]
时间:2022-03-2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徐芳 [2](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文旅融合促使产业需要更多有创意、有文化、有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打破文旅行业壁垒的跨领域、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用现代化的思维,从构建文旅类专业群、构建“通用知识技能+专项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推进“三教”改革、制定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等途径来打造复合型文旅人才,为地方经济提供文旅产业所需的新型、紧缺人才。

关键词: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酒店专业

文旅融合不是行业的简单叠加,而是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并产生许多行业新方向和新实践,同时也对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酒店行业作为文旅产业的一员,在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酒店人才将成为新宠。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未来的旅游发展将更多地需要各类多层次旅游人才。文旅融合后,文旅旗下各行业在产品开发、企业运营等方面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以酒店为例,其传统人才发展路径偏向于专才式发展,如酒店总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一般是“基层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经理”,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酒店人才概念的界定应需要更加宽泛,需要往“通才+专才”的规格培养,才能适应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外因。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课题组对浙江省内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56.11%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30.51%的学生选择专升本,10.31%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3.05%的学生选择出国。这一数据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相关数据相比,旅游类专业学生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偏低,而毕业后选择专升本的和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偏高。另外从学生就业及升学的专业对口情况来看,高职旅游类专业对自身行业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且就业意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在择业时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对文化、娱乐等新经济产业青睐度较高。但同时也发现,学生虽然对酒店行业、旅游行业认同不高但他们并不排斥服务业,而且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职业拓展和自主创业。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转变观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学生就业多元化的需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构建文旅类专业群

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等旅游类专业不能再各自为政,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单向思维,实现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文旅人才的培养。从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发展现状看,酒店专业或者旅游专业的生存现状越来越不乐观,招生困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文旅相关专业相互合作,组建文旅类专业群,实现资源共享,可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以课题组所在院校为例,学院重新规划专业门类和归属,以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将原先分属两个二级分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和会展专业进行联合,组建旅游专业群,以“通才+专才”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新确立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拓展各专业学生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并结合“1+X”证书,实现学生多元职业能力培养。

(二)构建“通用知识技能+专项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

在组建专业群的前提下,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构建“通用知识技能+专项知识技能”课程体系。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可背靠旅游专业群,其课程体系可由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岗位核心课、职业拓展课等构成。大专业的格局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宽广的职业成长空间,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在大专业领域内的个性化职业追求。同时,随着酒店产品文化元素不断地融入,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还应适当增加文化类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酒店建筑文化、酒店品牌文化、旅游审美等,增强专业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和人文修养。另外,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专业可加大职业拓展课的比例,多设置一些文旅行业相关又时尚热门的职业领域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中西点制作、咖啡制作、店铺陈设等,让学生有更多职业发展的可能。最后,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包含认知实训、顶岗实习、课程实践、专业集中实训等外,还要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多为学生开发文旅实践锻炼的平台和活动项目。问卷调查中,当问到“你的就业竞争优势有哪些”时,“沟通表达能力强”、“有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强”排在了前三位,可见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信去面对就业竞争。

(三)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三教”改革

1、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因此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就要有复合型的教师。复合型教师首要特点就是“双师”素质,这应成为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文旅融合,高职教师首先要迎合形势、做出改变,根据行业业态变化、行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查漏补缺,与时俱进。另外,高校应该为教师“赋能”, 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阶梯,完善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师评聘、业绩考核机制,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实践锻炼的平台并重视教师学习与实践效果的检测。如酒店专业老师,不仅要去酒店挂职,还需要去文旅旗下其他企业挂职,以便对文旅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酒店专业老师还需要提升企业挂职的实际效果,不能将挂职流于形式,除了教师自身对自己有要求外,学校也应要求教师带着项目、带着任务去企业挂职,把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列入考核,鼓励教师为行业企业边服务边提高其职业能力。

除专业老师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关注到公民素养课教师的专业性培养。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存在公共课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两张皮”的现象,相互间没有交集,公民素养课中的专业性无法体现,无法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对此,公共课教研室可通过与专业教研室相互研讨、教师结对子、相互听课、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等方式来增强公共课教师对专业的了解,提升公民素养课的专业性。

2、推动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改革

随着文旅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不断出现,相关专业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也必然会发生改变,教材作为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也必须适应行业理论与实践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学生学习特征改变。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是根据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内容而选用或者编制不同类型教材和教学资源所形成的多元化、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以酒店专业为例,马哲等基础课、酒店管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可编写或者选用公开出版的教材;而对于房务管理、餐饮运行与管理、认知实训等专业课和实践课,为确保及内容更新及时,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业可与企业共同研制,编写和开发符合酒店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教学案例和教学项目等,形成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保持专业教材形式和内容的新鲜度、实效性和适应性。

3、建立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法是教学改革的路径,其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文旅旗下的旅游、酒店等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很多岗位都是需要与人打交道。如酒店专业,其专业硬技能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快速掌握,而沟通、协作、创新、应变等的职业软技能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这一特性决定酒店专业的课程教学仅凭校内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校外企业实践。另外,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这仅靠专业课程学习也是不够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出现,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个课堂共同围绕“服务学生学习”的中心,发挥各自职责和功能,实现相互间的实时连接、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满足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当然,三类课堂教学其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且不同专业的不同课堂教学应根据职业的不同特性来设计。对酒店专业来说,体验式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因此,校内课堂要重视情境教学,将酒店的工作环境、岗位的基础知识和工作任务等引入课堂,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职业化情境中练就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课堂需与线下课堂配合,故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确保资源类型丰富、内容更新及时。除此之外,网络课堂的改革还需重点抓好开放共享的问题,才能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尤其是学生在企业课堂学习时,网络平台技术必须能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实时互动,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的需要。对于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课堂,当前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是师徒制、订单培养、跟岗见习等。由于酒店行业用工短缺的现象,酒店在选派德技皆优的师傅以及师傅指导效果考核方面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校企双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制度,并借助网络课堂的教学资源和实时互动,实现专业教师远程指导、校企双方师傅间的交流。

(四)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

校企合作是帮助学生成长和就业的重要举措。调查中,87.88%的学生选择校企合作单位直接就业,56.06%的学生最希望通过学校帮助自己就业,可见高职院校近几年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措施有实效,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发现,72.73%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大企业去工作,92.42%的学生表示公司企业文化会影响自己的就业选择,可见高职院校要有条件地去选择合作单位。文旅融合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提升文旅旗下各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扩大其就业的广度和高度。因此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首先是指合作单位类型的多元化,如酒店专业不能仅将合作对象定在高星级酒店,而是构建多业态、多岗位类型的合作企业联盟,并且做好对合作单位的企业实力、企业文化、人才观念的评估工作,把好资质关。其次,校企合作多元化策略还体现在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上的多元化,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实习就业上面,还应该渗透到人才规格制定、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学生活动、招生就业、培训竞赛、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面对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求与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的是理念的创新,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现代化的思维,打造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高校应该优化“三教”改革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强专业性指导。高校还需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校企师资互聘、互培方面做好标准和资质的确立、师资培养内容和方式的确定、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等。信息化教学将成为职业教育的常态,高职院校需加大校园网络、智慧化教室、信息化平台、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等的建设力度,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11):36-42.

[2]孙亚芳.文旅融合趋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01):80-83.



[1]  课题项目:2020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课题“新时代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以酒店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高13)

[2] 作者简介:徐芳(1978.11-  )女,汉族,浙江嘉善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浙江省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专业高职教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