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现代产业工人 应从学生劳动教育抓起
时间:2021-12-16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近闻,绍兴市公布首批校内劳动基地选树名单,北海小学教育集团“芃芃实践基地”等25家校内劳动基地榜上有名,劳动基地的课程涵盖中草药、现代农业、非遗手工、数控、烹饪等多个主题。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用劳动实践丈量和感知世界。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被淡化、弱化的尴尬境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劳动实践作业,往往越俎代庖,一味包办;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也因缺乏配套的授课老师而流于形式。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回归初心,“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终极目标更加突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需回归。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选树校内劳动基地或可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校内劳动基地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知生长,体验农耕、探索科学,体悟文化、涵育心灵,有助于深化劳动教育意识、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随着“双减”政策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选树校内劳动基地,推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入学校、进课堂,不仅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是有助于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能够进一步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根植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理念。

“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规划、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家长怎样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参与劳动?首先需要破解的是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的“先天孱弱”问题。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学科研究、社会实践中,贯通大中小幼各个学段,覆盖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各面,培育壮大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的“存在感”。

选树校内劳动基地,既要科学普及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帮助学生认清劳动的科学内涵和真正意义所在,又要践行科学的劳动观,督促学生积极投身于劳动过程中,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养。要以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为契机,有针对性招募一批文化、科技、劳动技能方面的职工志愿者,发挥“职工流动大讲堂”作用,鼓励劳模工匠当好学生导师。要根据学校实际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宣讲、劳动实践等方式,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助力课后服务内容更丰富,课后服务质量更优质。

除了跟踪、扶持校内劳动基地,也要综合利用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学校实习实训室等资源,多途径扩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好劳动实践平台。要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融合多维视角的劳动教育模式,突出教育效果,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性的真、善、美。

劳动收获的是一种习惯,教育养成的是一种品格。期待“校内劳动基地”以劳动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以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力,促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技能、磨砺品格、展现特长,成长为建设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钟伟 章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