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打造思政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1-10-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性、理论性是根本、是灵魂,亲和力、针对性是动力、是成效。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为此,笔者所在的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探索实施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坚守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理论基础——

思政课的关键是“思”,重点是“政”,载体是“课”

思政课的关键是“思”,缺少思想魅力就缺少课程感染力,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重点是“政”,讲政治是具体的,思政课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载体是“课”,思想加政治等于思政课,要在二者有机融合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最终通过课程体现出来。

充分聚焦“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其在课程设计、进程安排、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传授知识、阐释理论、组织活动、效果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构建精神支柱、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社会责任,实现全面和长远发展。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既当“听众”又当“主角”,在平等沟通、自由讨论、互动交流中推动教学内容入脑入心。

关键体现“思”。思政课是所有课程中最具历史使命的,必须注重其思想、政治和学术含量,把哲思、意蕴、理趣充分融为一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并传递给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培养目标。因此思政课必须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引导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重点突出“政”。“讲政治”是思政课的首要要求,“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首要的素质要求,但“讲政治”必须有方法,不能仅是文件解读文件、套路连贯套路、口号传播口号,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史和事、道和魂、理和路的角度,采取学生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进行教学阐释,激励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打造载体“课”。思政课兼具知识性、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正确处理“术、学、道”之间的关系。其中,“术”即要不断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沿用好办法,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学”即要在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有机统一中,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难点,着力回答他们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道”即要把握好思政课教学规律,让思政课真正“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实践路径——

大班授课“系统灌输”,小班研讨“具体启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其重要原则,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正是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大班授课打好理论基础,实现理论认知,通过小班研讨启发引导发散思考,实现价值内化。

该教学模式从充分发掘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两个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角度出发,把线上教学平台、教材、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梳理,将大班授课的内容设置成若干个专题,并结合相关专题,设置小班研讨的内容和形式。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精心安排,课前布置线上学习任务;二是大班专题授课,落实本节课重点难点,实现教材体系向知识体系的转化;三是小班现场研讨,深化本章节重点难点,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四是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本课内容。通过这四个环节,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理论武装的教育目标。

其中,大班授课重在“系统灌输”,强调理论性、统一性和主导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教材的直接叙事转化为问题叙事,重组教学内容,凝练成专题,并紧扣学生的困惑点,切忌完全从教材出发,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收纳、提升、整理,课中用理论剖析逐个击破问题,通过层层剥笋的讲解回应学生的困惑。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地位,厘清常见误解,实现大班授课的价值输出功能。

小班研讨重在“具体启发”,强调实践性、多样性和主体性,主要针对大班授课中遇到的难点、困惑点进行,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授课的方式,通过近年的多方探索,形成了课堂叙事式、平台情景式、基地体验式和网络延展式即“四位一体”的小班现场授课模式。其中,课堂叙事式教学主要是利用课堂主阵地,通过教师教授不同红色故事的知识点和师生互动,将大道理寓于小故事中的一种小班研讨形式;平台情景式教学主要是借助于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口袋”博物馆、影视楼梯、理论回廊等设施,根据大班授课的内容,通过鉴赏型、研究性、活动型、仿真型、模拟型等教学形式,生动地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基地体验式教学主要借助红色资源,让学生深入实地切实体验大班授课中所讲授知识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网络延展式教学是课堂叙事教学的重要补充,主要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延伸小班研讨的教学空间、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

教学激励措施、学生积极参与度、教学资源建设有待提升

经过学校多年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2%的学生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思政课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和喜爱,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证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范式,即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式”转向以“学”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范式,这一创新模式的效果如何,既要看小班研讨的效果及与大班授课的衔接情况,还要看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条件保障情况,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尚存一些问题与挑战。

第一,教学激励措施有待完善。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大班授课解决的是“大水漫灌”的理论解渴问题,小班研讨解决的是“精准滴灌”的思想解忧问题,尽管很多教师认可此教学模式,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又加之时间和精力限制,只有部分教师愿意尝试。第二,学生积极参与度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既取决于教师的“有效教”,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真学”,在小班研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受性格影响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或针对所提问题缺乏思考,回应问题趋于敷衍,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强化。该教学模式需要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作为保障,尤其是小班研讨的教学实践更需要构建互动交流的教学场景,以利于师生之间进行小范围、平等性的交流和展示,而当前这一教学资源还远不够保障教学需求。

(作者王含系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詹跃勇系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