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双创为何如此有“赣”劲
时间:2021-10-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来自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道

南昌大学珍蚌珍美团队介绍“珍蚌珍美——生态治水新模式,乡村振兴新动力”项目。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共获得21金、59银、196铜和6个最佳单项奖,连续荣获7个优秀组织奖和15个高校集体奖。”这是江西省在过去6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的亮眼成绩单。

“共有6100多个项目、12000余名学生参加大赛,与上届相比,参赛项目及人数分别增长了51%和45%。”这是此次大赛,南昌大学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热情高涨的具体体现。

10月13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昌大学开幕,这是这个国际赛事第一次来到江西革命老区,也第一次由地方高校承办。

创新创业“赣”劲十足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492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6.48万人;成功举办3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共签约项目138项,签约金额9.34亿元……

“江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上是很有‘赣’劲的。”正如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所说,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江西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均衡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依托高校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发展的意见》,在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建立了3个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打通了省内高校和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渠道;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实施意见》,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在全国率先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教材”“率先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聘100名省级创新创业导师,组建500余名企业家创业导师库”“建设了1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在线下发力的同时,江西省教育厅还组织开发“校企通”平台,为高校和企业搭建长期的线上服务、联络、对接平台;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入全省高等教育重大改革中,江西采取了在“双一流”建设中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重要观测指标,在全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重要考核指标等一系列措施。

将双创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选修了创新创业学分后,我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顺利修完4个创新创业学分的南昌大学材料学院大二学生李权卿说。

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一直是南昌大学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早在2012年,学校就设立了‘创新学分’,之后延展为‘创新创业学分’,要求每名学生毕业前须修满2到6个创新创业学分。2016年学校又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并配备一批专业教师,其中11名教师入选全国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兼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徐健宁表示,一套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逐渐步入正轨——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现已开设263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每个学院指定一名专门负责创新创业管理的院领导,并将创新创业的一些目标细化到学院的考核指标中,形成了学校主导、学院主为、师生共创的局面,并根据专业特长开展多层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理论指导下,更有效地投入创新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实践中。

“此外,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孵化、办公场所,我们不仅在校园内设立了一个12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还通过共建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搭建了不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徐健宁介绍。

将“红色”融入育人大课堂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居民生活,影响产业发展,制约乡村振兴。现有治理方法成本高、效益低、难以大面积复制推广。

2019年,彼时正读大二的南昌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邹青青跟随老师来到江西抚州市东乡区调研,当地没有河流,生活和农业用水均来自水库。然而,受畜禽养殖污水影响,东乡区多处水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死亡,百姓赖以生存的农畜业受到重创,许多青壮年离开家乡谋求生计。

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后,南昌大学珍蚌珍美团队应运而生,在全球首创“鱼-蚌+”生态治水模式。

“珍珠蚌由于其先天净水、洁水的生物学特性和滤食作用,可达到绿色净水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项目指导教师胡蓓娟介绍,“优质蚌苗在全国已累计推广30万亩,覆盖7个省份,项目治理水面总面积超过一万亩,涵盖30余个村庄,建立了5个项目示范基地。”

如今,邹青青已经大四,回顾来时路,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投身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地处老区的南昌大学也迎来了办学100周年。坚守老区,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在学校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像珍蚌珍美这样,在老区的田间地头里成长起来的团队还有很多。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文化育人,形成“红色引领、科研提升、教学相长”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引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多的要把注意力放在革命老区的振兴上来,放到造血扶贫上来,放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一大批青年学生用智慧和汗水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创意农业、医疗健康扶贫、传播红色文化、助力江西产业转型升级、留赣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本报记者 甘甜 高毅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