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初夏暖风吹来的麦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荟萃十余名各界优秀教师打造的传统美育课程——“气韵生动”进入尾声。金职学子身载满满收获,与课程构筑的传统文化世界依依惜别。
“气韵生动”课程师生合影
“气韵生动”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打造的又一门课程思政导向的通识课程,课程名称取意于南齐谢赫提出的关于绘画生命力与感染力的美学命题,是一门聚焦传统文化、传统审美、生命教育的传统美育课程。有别于高校美育课程“学科教学+美育观”的传统模式,“气韵生动”倡导“美育为主、学科为辅”的理念,打破常规,以课程思政为经、传统文化为纬,强调多学科融合,构筑大美育观。
“国画是怎么写出来的?”备课研讨
课程超脱狭义的文学艺术范畴,引入武术、建筑等形式,内设音乐、舞蹈、文学、书法、文字、玉石、武术、古建筑等十二个专题,涵括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广泛展示富含美学元素的各类作品,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切地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意蕴,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包罗万象的美育课打动学生
美育课程如何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作出了一次大胆尝试。《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课程应“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以学生鉴赏体验为本、取中华三千气象写就的“气韵生动”课程,正是链接政策的崭新实践。
“石头也有温度吗?”教学现场
短短十二节课浓缩了中华数千年的精神内蕴与文化品格。推开“气韵生动”的美育大门,学生以投射中国古人意趣的“物象”为载体,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在传统文化的世界中信步徜徉:从民歌“茉莉花”中品味民族音乐的旋律之美;从古玉体温中透析中国传统审美的人文意涵;从篆刻的线条疏密中品识雅趣情志。
学生亲手拆解斗拱
审美搭台,知识伴唱,前所未有的多学科融合教育更新学生课堂体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尤其踊跃,也回应了国家对培养“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该校人文艺术教学部青年教师吴少平感慨道:“中华文化真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每一次课我们老师都力求做到对中华传统精神或文化的具象再现,引导学生向传统文化致敬。”学前专业胡灵怡同学欣喜地表示:“零距离观察玉石文物、亲手拆解斗拱建筑,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品评一二,刷新了我的审美感受。我正在跟导师商量,毕业论文是否可以研究将‘气韵生动’融入幼儿教育,如果可以,那一定很有趣!”
美育课堂访谈
“气韵生动”课程继续沿用“项链模式”,并开启课堂访谈教学,以访促交流,以谈深理解,以新教增新思,力求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发现美的动力,引领大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宫。
公共基础学院倪淑萍教授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金职特色的系列品牌通识课程,以服务于国民人文素养的夯实与社会优质人才的培养。立足传统文化、依托现代网络的美育课程‘气韵生动’,正是学校对标国家教学改革要求应时而生的新动作。”课程在美育领域开创的新模式、提出的新理念、做出的新实践,不啻为美育教学的新变,也为高校莘莘学子的美育课程提供了新选择。
据悉,“气韵生动”配套教材采用边教边建的形式建库,将陆续整理成稿。课程现已同步完成视频制作,拟于九月上线慕课平台,届时将惠及校内外各专业学生,有望成为美育课程中的金职典范。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