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编排的舞台剧《陈望道》,讲述了经历“一师风潮”后的陈望道回乡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70多名学生参与,演出近百场。(资料图片)
浙江义乌,除了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更有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这里有《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有“改革先锋”谢高华,有振兴乡村的村支书何德兴。
作为义乌的地方高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以“红”为底色,在办学中通过党建引领来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在超额完成浙江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各项任务的同时,还以高分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
“党旗引领下,学校的教育事业正阔步向前。”学院党委书记李昌祖说。
党史教育 拔节育穗
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雷对全校新生调研时发现,多数学生感觉思政课“道理”多了些,地气少了些。
为了让思政课与学生无缝对接,吴雷决定和教师们将义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身边的鲜活党史中汲取营养。在义乌分水塘村,学生在破旧的柴房中追寻青年译者陈望道的青春记忆。在义乌城市规划馆,学生看到了县委书记谢高华“敢为人先、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改革精神。在美丽乡村七一村,学生与村支书、十九大代表何德兴面对面,聆听正在发生中的乡村振兴的真人真事。
“现场直播式的授课,还原了革命先贤的精神图腾。我们要学习陈望道先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学习他严谨的治学精神。”该校学生党员张锦涛在参观陈望道故居后说。
学生对思政课有了兴趣,学校适时地提供“插件”。有的学院在思政课前5至10分钟,让学生自由演讲个人观察到的社会红色元素。有的学院组织一批批红色“拍客”,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手中的镜头去记录寝室故事、快递小哥、乡村美景。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该校编排的舞台剧《陈望道》。全剧40分钟,讲述了经历“一师风潮”后的陈望道回乡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那段历史,前前后后70多名学生参与,演出近百场。“我们还经常受邀前往社区、农村进行演出,让更多人了解陈望道,传递共产主义信念。”学生演员小周说道。
此外,学校还通过成立谢高华先进事迹宣讲团、“望道行”红色实践教学品牌等形式,增加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从今年起,学校正式启动“麦穗计划”,以“百门课程、千分银行、万人成才”为蓝本,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年一贯制“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科学设计100门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落实千分银行制度,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学养、双创素养、文明涵养,实现万名学子共成才。
加强领导 组织改革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有9个二级学院,从去年起,7个二级学院党总支升格为二级党委,并设纪委。两个学院试点“二级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李昌祖表示,本着二级学院专业群“以群建院,以群强院”的导向,二级学院设立党委有助于下放管理事权,自主发展党员。“在党委领导下,充分调动各学院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机电信息学院试点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原先“三重一大”的事务,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现在改为院长办公会讨论方案,再提交党委会审议通过,纪委跟踪监督。党委书记陈华明显感觉到现在的决策更加规范了。学院创新“匠心传承”党建品牌,成立了支部先锋队,党员教师带头进企业解难题。半年多来,共为企业攻克了5个技术难关。
有了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坚实堡垒,学校层面的党建工作吹响了集结号。学校党委出台“第一时间落地”机制,确保学校党委与二级党组织在第一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上级党委的重要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等重要内容“学”“议”“研”“做”“督”,做到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为此,学校还上线了“任务督办系统”,遴选了17名师生“督办员”。只要是党委会通过的重大事项,必须落实到人,相关负责人必须实时上传工作进展情况,并且接受督办员的监督。
党建有力,师生的获得感也是实实在在。在这里,党组织开民主生活会,会征集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通过精准派单,逐一给出解答,每年每位党员教师至少认领解决一件师生实事。在这里,每位党员教师都会认领一名学生进行全面帮扶。学生小王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在党员教师袁朝辉的帮助下,小王参加了学校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熟练掌握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获得了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类似的结对,学校目前有298对。
党建引领 服务社会
在晚上7点的鸡鸣山社区,记者看到6个社工正在与国际友人一对一交流,叮嘱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有4个社工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师生。
义乌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较多,但之前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人文旅游学院党委委员项丽萍发起倡议,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党员师生参与了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承接义乌境外人员社区融入、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评估、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等项目,为各类人群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年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已逾280万元,聘用全职社工30名,其中半数以上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留用。
“为当地社会服务,为需要的人群服务,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鼓励党员师生带头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李昌祖说。
这些年,创意设计学院的“创意进市场”走进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外语外贸学院的“智慧小囡”走进了义乌的养老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宣讲团”走进了义乌中小学,为地方社会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此外,学校的党建工作还走出义乌,辐射全国。校党委与义乌市商务局、汶川县经信局、阿坝师范学院四方合作共建汶川电商学院,组建了川藏味道农特电商、义汶E路等五个工作室,加强校地融合与校校合作,为汶川培育适合本地的电商创业人才。该校创业学院党委还组织两校学生开展跨地域的直播连线,一同为汶川和义乌“三农”产品代言。(蒋亦丰 徐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