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启“双高”建设新征程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永康五金企业面临严峻考验。随着防疫情、稳经济、促发展等各项政策举措密集落地,本地企业不仅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更迎来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契机。作为浙江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外拓内”试点县市,后疫情时期的永康市充分发挥自身工业经济实力强、五金产业集聚的优势,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五金产业深度融合,致力于将五金产业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智造发展水平和成效的“重要窗口”。
而不论是在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期,还是当前五金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的攻坚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本地职教主力军,都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了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更以“智”为媒,深度参与了企业的制造方式转型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为永康五金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构建起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十四五”期间,学校还将对标永康市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整体规划,通过聚“智”引才,融“智”赋能,输“智”助产,积极打造高水平职业学校,实现与本地产业的共融共生,为提升永康五金产业的智能制造能力和水平贡献职教力量。
电气自动化实训
聚“智”引才:实施“产业教授+五金工匠”引培计划
学校将依托永康政府的协同创新平台,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聚集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永康博士专家联谊会作用,围绕核心专业发展规划,引进相关领域具有学科带头人条件的高校教授常驻学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师资培养工作。通过三年的分型分类聘用,形成永康五金产业发展升级的产业教授“智库”。
同时积极落实“五金工匠”引培计划,优化以“双向流动”为路径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结构。校企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等平台,构建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聘任中国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等知名企业家、国家级锡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盛一原等技能大师,担任企业导师。面向学校教师,采用专项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素质。健全以四大发展平台为支撑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承办浙江省模具工职业技能大赛
联合多家合作企业、高校共同搭建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科研提升、产教融合四大平台,打造教师团队的专项能力训练平台,培养兼具“现代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对外服务能力”四能型教师。实施青蓝教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领军名师工程、创新团队工程,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与培养机制,全面打通教师进阶式成长通道。引入ISO9001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奖励等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融“智”赋能: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专业集群
学校将立足于永康五金产业的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依托模具制造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两个高水平专业,分别打造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专业集群,逐步拓展包括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电气自动化在内的多个专业方向。
学校将搭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平台,加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与企业合作引进目前业内最先进的防盗门生产流水线,与永康门业协会合作共建中国门业研究所,与永康模具协会合作引进行业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流水线。
与永康市门业协会签订门业智能制造人才共育合作协议
在此基础上,完善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四融”机制。
实现基地建设融合。与企业共同打造集项目教学、技能培养、对外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实训中心,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产教资源融合。对接专业教学,实行“教学化”改造,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学习性岗位”,将企业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为“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模式的新要求,在既有课程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永康五金产业升级要求的智能制造课程模块。收集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艺案例素材,重组教学内容、开发基于真实典型产品生产过程的活页式、手册式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实现双师培育融合。依托五金制造开放实训中心,充分融合学校、企业、行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实行“进阶式”教师培养策略,层层培养合格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
实现工学交替融合。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把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阶梯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岗位能力训练中,以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交替进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双元评价标准,校企共同制定系列量化评价指标,开展相关技能考核。
输“智”助产:打造“智能制造+创新设计”服务平台
学校还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制造社会服务中心,优化技术服务团队,组建“五金创匠坊”双创教育实验室,强化自身的输“智”助产能力。
依托“五金制造产学研联合体”平台,校企共建集新产品研制试验、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才训练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模具制造开放工场。引入高端人才组建五金智造研究院,带领师生团队攻关智能检测技术、数字化模具设计等技术,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校企共建模具智能制造社会服务中心,面向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服务,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模具产学研中心
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组建专门团队开发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培训项目。服务永康制造类龙头企业,为企业设计开发员工提升培训体系。开发职业培训模块,面向企业员工、贫困农民、退伍军人等群体开展“菜单式”职业培训。
3D创客实践中心
立足五金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五金产品的创新设计教育,组建“五金创匠坊”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联合政校企行多方主体,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优势,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打造3D设计创意中心、精密五金加工中心、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和创业项目孵化中心,构建“通识性课程+专业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的项目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依托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学徒制岗位,开展全程化的真实双创项目教学,全面提升师生的创新设计水平,为永康五金企业实现“品牌出海”提供智力支持。(章琳琨 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