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学“养老”: 象牙塔里窥见“朝阳产业”
时间:2021-03-09 来源:《浙江教育报》

“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不断升温的社会热点话题。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也在日前透露,今年政协已将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问题列入重点协商议题。

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养老行业人才培养作为“破题之道”被频频提及。在我省高校,也有一些专业直接面向养老服务、老年医疗保健等领域,与“银龄一族”息息相关。这些专业在人才供给上如何发力,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远非培养“护理员”

行业发展衍生不少选择

据了解,最早设立于1999年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称得上是历史最悠久的养老专业了,归口公共管理大类,在我省多家高校均有开设。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在护理、家政等专业中设有老年照护等方向。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开出了全国首个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在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方面精耕细作。

尽管如此,高校在养老领域的“布点”速度仍赶不上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教研室主任梁赉算过一笔账,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478万人入住养老机构,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858万。这些老人都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护理等专业人员,而目前全国每年培养出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远不到10万。

“高校的养老专业,并非培养照护人员那么狭隘。在高等教育层面,大家着眼更多的是,能胜任职业经理人等岗位的管理人才。”梁赉介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从最早的一届一个班壮大到现在的五六个班。“我们在早期摸索的时候发现,如果培养目标局限于一线护理人员,专业发展受限很大。后来调整为一线护工的带教老师及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办学思路很快就打开了。”该校人文学院副院长赵静说。“养老行业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会有高素质的一线从业者。”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护理分院院长曹世华表示。

“现在的养老行业内部,其实有很多细分,除了照护,还有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能力评估师、适老化疗愈师等。”梁赉说。以浙旅职院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就设有机构管理、老年社工、康养与照护、适老化产品设计等多个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重点选择某一领域。比如有学生就对餐饮这一块格外感兴趣,在产品设计上钻研,后来去大型养老企业从事了营养配餐工作。”梁赉解释。

养老专业往往偏重技能类养成、应用性突出。如何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在未来的职业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养老专业涉及的课程门类较多,综合性较强。我们会将实践教学进行情景化和模块化处理,比如带学生去养老机构现场演练具体技能。”宁波卫生职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主任于立博介绍。在浙江树人学院,校方建立了医、养、护、管一体的康养专业群,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同时,还通过设立产业学院,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开发贴近行业一线的教材。杭师大钱江学院护理分院则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将中医护理和调理等纳入特色课程范畴。学生还有机会参加与德国高校的学习交流。

“懂行”的年轻人走俏

专业发展期待更多认同

毕业仅4个月,21岁的麻巧艳就当上了温州一家养老院的院长。这个一门心思想要“学养老”的姑娘在浙江东方职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自己入行打下了基础:大学期间积累了5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去了温州30多家养老机构。

除了自身努力,当下养老行业中也急缺像麻巧艳这样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年轻人。“我们做过调查,在养老这个行业里走得远的,都是科班出身的学生。”赵静说。于立博也发现,不少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走上了店长、健康驿站站长等领导岗位。“留在行业内的学生,多数上升很快。”梁赉认为,近年来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产业进入快速复制期,也让毕业生的职业晋升期大大缩短。

毕业生流失率偏高,曾是长期困扰高校养老专业良性发展的问题。“养老行业自身的职业晋升等体系还不健全,也缺乏职业资格体系,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岗位的期待。”梁赉说。“特别是一些小型养老机构,由于各方面不够规范,更是加剧了人员流失。”赵静表示。随着产业政策和社会投入力度的加大,行业环境也逐步出现好转。麻巧艳就发现,温州的养老机构规模这几年间都在变大,硬件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小型养老机构逐步减少。同事中经过专业培训的多起来了,甚至有了00后的加入。

随着时代发展,未来的高校养老专业或将迎来更多人才培养机遇。“养老或许会像‘住酒店’一样,变成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出现更多像当今美国的太阳城这样的养老主题生活化社区。养老产业是一门朝阳产业。”梁赉说。浙江树人学院树兰国际医学院副院长、老年服务管理学科带头人汪群龙认为,“养老领域中有一部分是社会的刚需,与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密切相关,相关专业发展会更受重视”。

“到2030年,全国会有约6000万空巢老人。智能化等新趋势也是未来养老需要面对的。要通过设计出便于老年人操作的传感、网络设备和界面,来提升照护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立博说。在浙江树人学院,已经开始有更多专业尝试与养老擦出“火花”。“比如,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游戏、紧急报警器和智能机器人等。工业设计专业可以研发设计适老化的茶杯、马桶等产品。”汪群龙介绍。(本报记者 汪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