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构建中职生态课堂 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时间:2021-01-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立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教育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构建层圈式课堂教学体系,打造“有序、互动、自主、开放”的新型课堂生态,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优化师生教学关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实现师生和谐发展的生命价值。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发布。为顺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引进教育生态学理念、构建中职生态课堂、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势在必行。

所谓中职生态课堂,指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基础,遵循教育生态学一般原理和方法,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时空局限,优化处理教师、教材、教法、学生和环境等因素,构建生态课堂层圈式教学体系,包括环境支撑层、教学核心层、跟踪观测层,以促进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课桌椅、多媒体、讲台等)、能量流动(情感、态度、信念等)与信息传递(知识、技能等),构建“有序、互动、自主、开放”的全新课堂形态,促进课堂的和谐共生与师生的生命成长。

拓展教学空间,打造新型课堂生态环境

传统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开展教学,师生都集中在相对固定而狭小的物理空间内,这种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束缚了师生的思维,已无法满足师生的多样化教学需要。因此在环境支撑层,需要有效利用教室现有物资,如课桌椅、电子白板、班训等,并借助“互联网+”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VR、人工智能、APP等,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壁垒、线上与线下的界限、现实与虚拟的束缚,重构不断拓展、无限延伸的新型课堂生态环境,让学习变得无时不在,让课堂变得无处不在。

1.创新常态课堂环境,融入职业教学元素

常态课堂以教室为授课环境,是教育教学的普遍形式。一方面,要突破课堂空间局限,打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一是文化课要努力营造氛围,着力创设四个“情境”,即学科认知情境、个人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职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活动和体验,不断收获学科知识和能力。二是专业课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中达到四个“实现”:车间即课堂,教师即师傅,学习即生产,作品即产品,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学习、操作和实践,不断掌握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探索“智能+”教学环境,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大软硬件输入,促进“人·校企师资+材·各类资源+机·实训基地”的三元合一。

2.创优空中课堂环境,增强直播教学效果

空中课堂是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特殊课堂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在家通过钉钉、QQ、微信等平台进行。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以直播课为主,采取“直播讲课+线上答疑+作业打卡”的形式。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可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录课、资源共享,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学生在线上听课、连麦发言、点赞评论、上传作业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充实课堂教学资源,学校举行了空中课堂抖音视频评比活动,其中《原木钢笔的制作》视频被“职教公益课堂”选用推出。《想你我的教室》《戴口罩的女孩》两个视频被“学习强国”录用。17门在线同步课程登录之江汇教育资源平台并顺利结课。

3.创设跨界课堂环境,做好整合教学文章

跨界课堂以教学环境、内容、人员等的跨界、整合、重组等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跨区域、跨学科、跨师资等方面。如《抖音绍兴酒,云端万里香》一课,课堂教学以外贸展会的视角拍摄绍兴黄酒解说视频,玩转“抖音”,大力宣传本土产品。一是在教学环境上跨区域,该课将课堂搬到了绍兴黄酒博物馆,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分享、展示;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跨学科,该课融合了语文学科的解说词、商务英语专业的外贸展会、黄酒专业的酒文化知识三大学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三是在教学人员上跨师资,由语文教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黄酒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共同执教,这种跨界式的新型教学形态广受学生欢迎。2020年,学校推出跨界融合市级公开课20余节,涉及80%的专业和学科。

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生态结构

在教学核心层,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依据生态教育学原理,优化处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和评价等因素,以“学—思—践—悟”为基本结构,打造“四生四态”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促进课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形成“有序、互动、自主、开放”的全新课堂生态。以市场营销专业的“雨巷”诗歌教学为例:

1.学:利用“边缘效应”,激发“生机”

在某一生态系统的边缘,或两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其物质、能量、信息都远远大于某一生态系统内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课堂专注度较低,因此首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要激发课堂后排“边缘人”的学习兴趣,如在结合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创新设计岗位联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推销雨巷之旅,使其积极投入到新知学习中,进而形成生机勃勃的课堂“有序态”。

2.思:借助“生态位”原理,引导“生动”

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每个生物都需要为生存而竞争。具体教学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思考探究,如确定爱情之旅、寻梦之旅、文化之旅等旅游主题,策划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等主打产品,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展交流与竞争,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互动态”。

3.践:运用“耐度定律”,协调“生成”

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生存下来有其耐力的界限,因此课堂教学应遵循适度原则,不断放手让学生进行练习实践。如推销选定的主打产品,开展对诗歌意向的多元解读;设计旅游形象大使,理解“丁香姑娘”形象,在推销实践中让学生不断调整推销内容与策略,生成课堂中的精彩,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能量与诗歌知识、推销技巧等信息的转换。同时,在师生、生生点评中,优化师生关系,学会独立或合作学习,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自主态”。

4.悟:突破“花盆效应”,助推“生长”

课堂就像一个空间有限的小花盆,当教室与外部社会环境相脱离时,容易变成封闭式的小循环,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需打破课堂边界,加强学生与企业、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其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总结巩固、感悟提升,获得成长发展。如,让学生撰写广告词,代言绍兴雨巷之旅,并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绍兴、了解雨巷文化,从而形成无限拓展的课堂“开放态”。

促进教学诊改,增加新型课堂生态效益

跟踪观测层由三条链组成,即“听评课链”“考核链”“评价链”,形成了从师生个体到班级到学校的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诊改、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实现生态课堂教学更佳效益。

1.全方位“听评课链”,以评价促进课堂诊改

形成了从组织到内容到反馈的全方位听评课模式,更好地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一是从听评课组织上分层,涉及学校、教研室和个人三个层级组织听评课,包括随堂课、交流课、公开课等7种课型,实现了听评课的民主与集中有效结合。二是从听评课内容上分类,侧重于对教师的“六教”(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信息化、教学板书)和学生的“六状”(专注状态、参与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进行评价。三是从听评课反馈上分工,如利用钉钉直接线上反馈、在课后当面反馈、在教研室研讨集体反馈。一年来,学校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11项、市级18项;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一等奖1项,省级7项,市级16项。

2.闭环式“考核链”,以督查改善课堂风气

通过修订完善“学风预警管理办法”“教学异常认定与处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努力构建月考、课堂巡查、作业检查和学风指数考核的教学“考核链”,形成了从“管理”到“督查”再到“奖惩”的课堂教学管理闭环,较好地提升了教风学风。近两年,学校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省市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梦想杯”征文比赛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5篇。

3.精准性“评价链”,以数据提高课堂质量

一是教务系统反馈全校教学质量。设置学籍管理、智能选课、成绩动态等15个功能模块,涉及学校教与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师生成长的真实记录。二是精准成绩分析系统跟踪班级学业质量。学校与东博文化公司校企合作,从班级维度、学生维度、任教维度等7个维度全面分析单次或多次考试数据,方便了教师针对性教学。三是数据原图分析系统反映学生个体情况。设置理实课堂、职业技能、自主学习等5项评价标准,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生成学生分阶段学习情况“原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学生在校情况,精准定位学习问题,促进了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诊断与改进,提升了课堂质量。(傅卫莉 於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