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职业之美,从美育开始
时间:2020-12-07 来源:《浙江教育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艺中有技,艺不同技”,技术与艺术水乳交融,对职业教育而言,美感教育更是不可或缺。职业院校如何进行美感教育?如何让职校生认知“职业之美”,感受“技艺之美”?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认知“职业之美”才能创造“技艺之美”

“沈濂总经理,职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认真对待工作,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这个行业付出努力。”

“刘宁工程师,您获得了15项专利,保持高产的诀窍是什么?”

“新品问世很快就会被模仿,要不断创新,不断给自己施压,保持领先地位。”

……

近日,企业家沈濂、纺织工程师刘宁、水务检测工程师顾凯宇等5位潮城工匠走进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和师生互动,分享他们从对职业的懵懂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职业发展历程,诠释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这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在油漆厚度上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为了追求这0.01毫米的精度,我甚至有两个月没有跨出过校门一步。夏季,烤漆房里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天下来汗水能湿透七八套工作服……”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蒋应成给台州技师学院学生上的开学第一课,至今让汽修1841班学生周宏烈记忆深刻:“蒋老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懂得了即使在普普通通的岗位同样能成就卓越。”

工匠进校园,最难得的不是讲了多少大道理,而是让这些开启职业教育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技艺之美”。“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教育,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美存在的形态。”海职高校长王小林认为,感受美、创造美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永恒追求。只有让职校生感受“技艺之美”,才能让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使技术的改良、发明、创造成为学习的快乐和职业的期待。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与劳动相关的职业技艺并未得到充分尊重。社会上还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成见,一些职校生也仅仅是把学一门技艺当作谋生的手段。诚如全国劳动模范、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集团教师张积贵所言:“对于专业、职业、未来,高中生可能会有些许迷茫,只有让学生认知‘职业之美’,感受‘技艺之美’,才能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创造‘技艺之美’。”这位从基层车间“一凿一锤”磨出来的国家级技能大师经常会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技工之路。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7号选手,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到南关厢走一走。”“旅行途中,我想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在海职高的大礼堂,旅游专业的一场技能考试正在有序进行,学生清脆的声音、甜美的笑容、端庄的仪表让坐在观众席的师生感受到专业之美、形象之美。

就在不久前,乐清也掀起了一场学技能、晒技能、竞技能的热潮,全市5所中职学校909名师生同台竞技,参与加工制造、工业机器人、财经商贸等7大类34个专业技能比赛项目。乐清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赛,各校师生之间的竞技,可以让参赛选手深刻领悟到专业技能的精髓和绝招。

“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在这里,美与实用功能联系在一起。对技能人才而言,对‘好用’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在技艺娴熟的基础上才可谈‘至美’。”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小峰看来,职业院校开展美育,不仅意味着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相关艺术课程,更为重要的是,结合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挖掘升华“技艺之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文化滋养中铺垫美的底色

11月中旬,一场特别的作文大赛在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举行。比赛场地从教室搬到户外,27名学生在学校的香樟树下挥洒笔墨。深秋的午后,阳光像精灵一般穿过茂密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美好。

几天前,一场以“歌声飞扬颂经典,青春共筑人民梦”为主题的文艺快闪活动又在大树下举行。不同时期的经典旋律,跨越时空,描绘出一幅幅青春洋溢、不懈奋进、家国情深的图景,触发心灵的悸动。

“世界再喧嚣,校园都应该是宁静、美好、充满生机的。只有在美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能力。”杭州人民职校校长金卫东如是说。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职业院校纷纷加大对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的投入。打造实景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线,在校内建教学工厂……气势恢宏的学校多了些硬朗的气质,虽夺人眼球,却似乎少了些许人文的魅力。

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还是能适应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办学中,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专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着眼于培养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美育无疑是最佳路径。

漫步在温州龙湾职校的校园里,每个角落都透露着文艺气质。用“目之所及皆有创意”的人文环境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校孜孜不倦的追求。围墙边的废弃变压器有碍观瞻又无法移除,学校干脆搬来废旧冲床,组合成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现代雕塑;原本斑驳的外墙布满了爬山虎,装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墙上绘制了致敬手艺人的“百工图”……一角一景,教育的用心在这些角角落落显露无遗。

海职高有个后花园,所有的景观都由园林专业学生设计完成,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重构自然之美。春秋时节,教师还会将课堂搬进后花园,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造园和植物培植的手法,了解园林设计中的空间结构。

不仅仅是环境的创设,一些职业院校还将美育融入课程。走进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国画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足有5米长的木桌,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学生可以尽情地在大尺寸宣纸上挥毫泼墨。工作室里一帧帧精美的国画作品,几乎都是出自理工科学生之手,学生们虽非科班出身,却尽显专业风采。

“相比于艺术生,我们更鼓励理工科学生加入人文艺术类工作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企业对现代职业人的内在要求。‘技术控’也要学会优雅地生活。”浦江职技校校长李卫平说。

更有职业院校将美育融入专业课堂,打造有“人文味”的专业课。依托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带领语文教研团队与计算机、工艺美术、建筑等20余个专业教研团队合作,开发跨学科课程群。“发起这场教学变革,目的就是要让中职生在语文学科和专业的碰撞中成为拥有‘大师’思维的卓越匠人,助力他们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戴智敏说。(胡梦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