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从创造劳动之美开始
时间:2020-11-23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11月8日~14日,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今年活动周主题是“人人出彩,技能强国,打造职教‘重要窗口’”。

“人人出彩,技能强国”,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劳动之美,应该在职业教育里走向春天。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1793年,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席勒,以一本名叫《美育书简》的小册子将美育的观念推向人类的文化视野,划时代地提出了“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箴言。

近百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第一次,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把西方的美学观点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希冀通过美育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使国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再一次强调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职业院校的美育任务,已经是刻不容缓地搭上了弓弦,前方是这个着意于进取的时代的呼唤,背后是学校育人工程的紧迫使命推动。

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美感结晶,它是手工业与工业时代的衍生品。在这里,美是与实用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换言之,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内核,在与人和自然的物质交流中,借助于工具形态的外形呈现出美的存在,使我们品尝到了生活的愉悦与便利性,由此诞生了真实的美学理念。

“艺中有技,艺不同技”,中国传统艺人的这一句行话,将技术与艺术的水乳关系精辟地表述出来。天津的泥人张彩塑作品,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里,你已经很难分得清技术与艺术的界限。《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以顺应自然的养生概念化入屠牛的复杂流程,竟然也引来后人艳羡一片。

当上辈人还在津津乐道着“八级钳工”的传奇故事,当熟练的装修工人已经可以在城市里轻松地收获万元月薪,经济上的回馈魅力又一次将技术推到它本来应有的高度。对于“世界工厂”中国而言,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长期存在紧缺、不匹配的困境。2019年国务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人。实际上,市场从来都不缺少对于技术的渴望,现在,在大多数企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并称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4支人才队伍。

无论何时,活着、吃饭都是生命的第一要义。吃饭靠的是劳动,靠的是手中的技术。只有完美的技术与恒久的技能储备,才能够让我们安稳地在社会里存在,幸福地体味生活的美感。职业教育,其内涵其实就是职业技能教育。不管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具备职业道德、获得职业资格,本质上不外乎让学生拥有劳动精神,拥有一个强大的技能支撑。拥有强大技能的人生必定出彩,追逐技术的路程一定会铺满鲜花。

职业教育,既需要演绎出动听的歌声缭绕校园,也需要挥洒出雅致的文墨四处飘香。然而,这些都还不够,校园文化中怎能缺席工匠精神、技能文化的身影。让我们悄悄地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进行弱化,把装修精美的实训室交给学生,让这里灯火通明,让这里成为他们淬炼强大技能的试验场、技术生成的源动基地,让这里终年散发着只有技术才有的动人芬芳。(朱小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