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青创基地以现代教学方式创新非遗保护
时间:2020-11-06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11月4日晚,东阳职教育中心非遗青创基地内,东阳竹编传承人胡超飞指导14名徒弟练习经纬编。胡超飞约有6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本学期将传授5种基本编法。“我要求她们不仅自己会编,还要教别人编。”其徒弟就读幼师专业,胡超飞希望,她们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学以致用。当天,东阳面塑、东白茶炒制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也同步开课。

“作为培养本地经济发展建设者和一线劳动者的主要阵地,我们要为传统技艺的发扬、大国工匠的造就展现‘中职担当’。”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说,学校创设了“1+1+N”的培养模式,即为1位传承人配备1位社团导师,招募N名学生组成非遗社团,由传承人手把手指导。

职业教育携手非遗传承

孵化综合型人才

东阳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孕育出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各级非遗项目216个,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名。出于种种原因,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档、人才流失的困境。基于此种背景,东阳职教中心在东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文广旅体局和团市委的支持下,开设非遗青创基地,上周正式开园,用职业教育之力,探非遗传承之路。

早在1993年,东阳职教中心就以传承传统文化与技艺为己任,创办了木雕专业,探索非遗传承的中职教育路径。如今,作为金华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该校聚力打造非遗青创基地,除了木雕,还把锡艺、古建营造、针刺无骨花灯、麦秆画、古法印染等8个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基地。

东阳职教中心提供场地、设备、生源,借助传承人的力量,让学生掌握传统技艺,促进更多年轻人进入传承体系,参与非遗保护。并且,该校将建设“非遗学院”,和传承人共同研发体系化的非遗视频以及研学课程,以现代教学方式创新非遗保护工作,孵化出更多“传统技能+现代创意”的综合型人才。据悉,这一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

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

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徒弟向师傅叩首、奉茶,开园当天,东阳职教中心举行了拜师仪式。“卢老师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师傅。”高一学生周君泽拜东阳锡艺传承人卢晓侃为师,仪式结束后,他就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锤擛造型,“虽然手酸,但很有成就感。”

卢晓侃选取了錾刻、锤擛两项工艺,作为教学内容。“它们的适用性很广,在金银铜器里也通用。”卢晓侃说,目前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将来他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两个,即手工艺人和助教或讲师。上周,他和9名徒弟到虎鹿镇,带着200名学生体验东阳锡艺。

课堂上,卢宅营造技艺传承人李伟芳带来了斗拱,先让徒弟拆卸、拼装,以此熟悉榫卯结构原理,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东阳传统建筑。“斗拱处处透露着工匠精神。”高二装饰班学生胡正涛说,传统技艺博大精深,自己要跟着师傅静心学习。

“这是什么工艺染的?”东阳蓝印花布传承人陈亚莉指着一件件工艺品,现场考问徒弟。徒弟们跟着师傅学习了古代四大印花技艺,体验了染布流程。谭思语花了两个晚上,梳理了四大印花技艺的历史、操作流程等,制成PPT。“虽然辛苦,但很有收获。”她说,PPT不仅方便自己学习,将来也便于推广蓝印花布。当天,陈亚莉还给徒弟们留了作业——10天后,每人设计、制作一件布艺饰品。“作品要美观也要实用,这样才有市场。”陈亚莉说,职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她将引导徒弟们开发蓝印花布衍生品。

据悉,去年东阳职教中心已试水非遗青创项目,成效明显。在第二届全国家具雕刻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叶锦辉获得“青年工匠之星·铜奖”,杜睿哲获称“青年工匠之星”;非遗产品创新有力,获得4项木作类外观设计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学校实现了从校企合作向校地合作的纵深发展,与东阳市经济开发区、虎鹿镇、城东街道等地开展合作,助力“木雕小镇”“高跷风情小镇”“花灯小镇”的文旅融合。“在一次次实践中,传统技艺和现代创意不断碰撞出火花,激励更多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卢干说。(张锦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