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千山、尝百草 浙江这所学校师生年年钻深山只为了……
时间:2020-11-02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同学们,我们又要出发进山采药喽!” 10月28日清晨,旭日初升,白露未晞,在武义县西联镇大溪口村的山脚下,一群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同学们集结完毕。

放眼望去,在不远处,起伏的山峦苍翠幽静,仿佛正张开怀抱,等着小药童们前去探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头戴黄头盔,身着登山服,一人一锄,结队走进深山,开始了又一天的药用植物野外资源考查实训,去寻觅散落在大山里的各种道地中药材。

踏千山、尝百草,坚持把课堂搬到大山里,这个每届中药专业学生上山采药两周的传统,金职院已保持了48年。

两周时间,识别三百种以上药用植物

上山途中,种类丰富的本草植株映入眼帘,望着一株株熟悉又陌生的植物,同学们纷纷瞪大眼睛,绞尽脑汁回想着课本上的知识。

道路崎岖,同学们兴致却很高昂,或并肩漫步于山野小径,或弯腰穿梭在密林深丛,沿途寻找、辨识各种中草药,探讨、交流药用价值,标本袋渐渐被装得鼓鼓的。

两周时间里,学校要求学生都能识别300-400种药用植物,掌握其形态特征、分类鉴别、生态生境、性能功效、用法用量,尤其要熟练区分容易混淆的中草药品种,以防发生误用事故。

上山后,10人一组,采挖、拍照、记录、装袋。山路过于陡峭上不去?有人伸手。意外崴脚走不了?有人搀扶。山谷里,时常能听见前面的同学提醒后面的同学需要注意的路况。

下山后,活儿还没结束,2人一组进行标本压制。同学们聚首于农家庭院中,将采回的植物整理、修枝,尽量保持药材根、茎、叶、花等原本的形态,小心翼翼制成腊叶标本。这个过程也是对采集的植物标本特征和课堂知识学习的再次回顾。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纸质的中药材标本,将作为永久性收藏,放在医学院的中药标本馆里。这个标本馆是目前全省高校最大的专业性腊叶标本馆,除了供学校教学科研用,还吸引了很多中药专家和学者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已成了金华乃至浙江的一个科普基地。

“我们聘请来自金华、义乌、绍兴等地工作一线的老药师为兼职带教老师,野外实训采取‘白天野外实践、晚上理论教学’的方法,涉及解析难点易混点,梳理提炼鉴别要点,科普野外生存技巧等多项学习内容。”金职院医学院副院长潘惠英说,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野外实训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危机四伏,带队的老师个个身手不凡

“饱肚子上山,饿肚子下山;空袋子上山,满袋子下山”。采药是个辛苦活,看着很有趣的野外实训课程,远比在学校上课辛苦。

近山采药之外,每次野外考察结束前,老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一次走远山。远山的药材标本多,对体力、意志却是极大考验。这个行程为20~30公里,早上七点多出发,同学们带着水杯、干粮,在山中跋涉一天,下午三点后返回。

扰人的蚊子,枝干间结网的毒蜘蛛,阴暗潮湿处可能存在的蝮蛇……表面宁静的山林,实则危机四伏,同学们的造访有时会唤醒这些大山里的原住民。带着学生去野外实训,老师和学校必定要承担一定风险,面对各种意外。

记者了解到,虽然已经非常重视安全预防,在多年的野外实训中,金职院师生们仍时不时会碰到迷路山林、被山蚂蝗咬、蜈蚣蜇,甚至被蛇咬等情况。

有一年,一名姓杨的女同学忘记穿厚山袜,采药时就被一条蛇咬了。当时,蛇一下就不见了踪影,她只记得是一条黑白花纹的蛇。

不确定是什么蛇,就算送到医院也不知道用什么抗蛇毒血清,又是在野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怎么办?老师迅速在伤口上端用绳子结扎,并用针把伤口划开,把毒素挤出来,同时开出药方:让同学们去找半边莲、七叶一枝花和蛇含。

这些都是平常学过的草药,很快就被找全了。大家在石头上清洗、挑选,然后捣烂取适量药汁给杨同学内服,渣外敷在伤口上。处理完毕后,男生们轮流将杨同学背回宿营地,并送往了最近的医院检查。

师生运用所学救回一命,这个故事现在成了金职院医学院的传奇之一。不得不说,野外实训带队的老师个个身手不凡,识得草药上千种,除了处理蛇咬,在山上学生出鼻血、脚扭伤等,都可就地取材,服药后片刻鼻血即止,脚伤第二天就能走路。

从一堆堆不起眼的植株中,金职院医学院中药专业主任张慧芳,总能找出可以为同学们讲解的药材。

负责野外实训带队25年,她有过不少惊心的记忆,有一次,刚伸手想去剪一根枝干,低头一看,发现一条竹叶青蛇就在手指旁边的树叶上,“这些年,虽凭借着极强的预防措施和师生专业素质,最终都有惊无险,但其间的辛苦和艰辛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刻体会。”

“即便有风险,好传统不能丢!”但同时,张慧芳坚定地说:“未来我们还是坚持会做下去,因为这样的实训,能让学生们收获颇丰,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也有好处。”

四十八年,师生足迹遍布浙江山野

“中药专业学生,就必须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这样才会有真才实学。”金职院中药专业已退休的老师、中药专业第一届的毕业生罗国海说,追溯这个传统的起源,还得从金职院医学院的前身“金华卫生学校”说起。

原金华卫校,是原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卫校。该校的中药专业,创办于1972年,堪称浙江中药界的“黄埔军校”。自创办那一年起,就有了每届两周野外药用植物考查实训的安排。

现如今,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药专业很多优良传统被继承了下来,“上山采药”则是最有特色的传家宝。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我们专业,中药鉴别等实践操作能力很重要。书本上的中药图片毕竟是死的,只有真正去野外观察过、采集过,才能更好了解植物的模样和药性。”张慧芳说,她也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每每谈起在校时光,校友们都特别怀念野外实训。“这是学习生涯中最艰苦,也是最长见识的一次经历。当新一届学生采药的时候,不少校友还会专门赶来一起上山。”

“只有亲身体验过,肚子里才会有真材实料。”张慧芳说,为了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药用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师生每年会前往不同的山野采药,“我们还很注重对资源的保护,从不轻易采集濒临绝种的中药材,也不会连年选择同一个山。”

对于野外实训,今年这届学生的体会同样深刻

朱武炼是班里采药最积极的男生,10天采了300多种药材,他说自己这几天梦里都在背草药名称,“现场采识中草药,容易让人想到神农尝百草。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各种药用植物的功效几乎都是通过实践经历一个个总结出来的。这个老方法现在一样有用,置身在大山里的课堂,看得多、学得多,自然掌握得快、应用得好。”

“真正上山后,我才发现其实很多书上学过的草药,不到实地采还是不认识。”中药191班学生潘笑说,她家在平原,基本没怎么看到过山,以前对草药,只有书本上的模糊认识,“感觉在山上十多天学到的知识,能抵书本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

“一句话总结这次经历,就是‘哭着去哭着回’,开始是不适应而哭,后来是舍不得才哭。”在山里呆了十天,虽然尽量做了防护,班长王会琼的手臂和腿上已经密密麻麻都是被蚊虫叮咬的包,但她笑着说,“再过两天,本周五实训就要结束了,苦并快乐着,感觉最后竟有点舍不得离开山里了,我和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了。”

48年来,金职院中药专业师生走遍了杭州的天目山、千岛湖,温州的雁荡山、乌岩岭,丽水的龙泉山、九龙山、白马山,衢州的古田山、仙霞山,台州的括苍山、天台山……而牛头山、大盘山、南山、仙华山等金华各县市的每一座高山,更是留下了师生们的“寻宝”足迹。

可喜的是,凭借药用植物识别野外实训等优势培养项目,金职院中药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国内首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名单上,浙江有10人上榜,其中9人就是金职院中药专业毕业的校友。(陈素萍 杜雪梅 周飞腾 陈晓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