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专业群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正在逐步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高本硕”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该校校长朱善元说:“这是学校当前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精准对接农牧产业和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专业群共建共享发展和保障机制建设,构建“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学校“畜牧兽医”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群获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金平果”首次发布高职专业评价结果,该校在全国农林牧渔大类排名第一,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两个专业群竞争力均列第一。
2020年10月,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到该校朱善元校长,请他就专业群建设的相关话题,以及学校加快推进“职业本科”的发展思路与愿景进行了分享。
厘清逻辑 以群建系
在建设思路上,学校坚持“以群建院系”理念。“以群建院系是按照农牧产业链岗位群自然形成的,岗位群就是专业群,院系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朱善元校长如此介绍道。例如,畜牧兽医专业群紧密对接畜禽健康养殖、营养调控、疫病防控、宠物养护与驯导等现代畜牧产业链关键岗位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群以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理念,设置了动物药学院和食品科技学院,整合了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动物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五个专业,紧密对接中国医药城乃至长三角地区动物药品和动物源性食品企业的创新型人才需求。
同时,为提升专业群建设成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学校还制订了清晰的任务路线图及绩效评价标准。依据“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及学校《“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学校制订了《“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办法》,针对各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项目管理、完成情况和质量效益等4个标准进行评分和考核,建立并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诚然,学校绩效工作总量是一定的,在短时间内打破‘吃大锅饭’现象,将绩效落实到‘双高’建设上,以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双高’建设的关注要点。”朱善元校长说。
对接产业 协同育人
正如朱校长所言,“以群建院系”的专业群建设思路能“顺理成章”地支持产业与行业发展,“学校从产业链、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等方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以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坚持农牧产业链办学,使专业链紧紧对接产业链。通过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覆盖农牧产业链所有岗位群。
二是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紧跟泰州社会经济发展,助推泰州全面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和引领农牧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倾情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学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设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最为紧密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学校组建创新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立体推动的套餐式服务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四是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医药产业特点,学校与中国医药城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药城—学校—企业”的“城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积极融入产教融合型省域,统一规划布局学校专业结构,对接地方产业;与中牧集团、京东集团、光明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创新产业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行校企”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动态管理 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持续发展,“学校首先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把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将支部活动、教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朱善元校长说道,学校还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平台相近”为主,“职业岗位相关、行业业务相连、教育资源共享”为辅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专业布局方案,并开展专业发展状态评估,灵活调整专业组成和专业方向,拓展相近或新兴专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了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与此同时,学校依托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组建了专业群事业部和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协作委员会;邀请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并建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发挥各类育人主体和各类教学资源的协同效应,保障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
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方面,学校成立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阶段建设目标,并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红利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引入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以数据为参考完善了奖惩激励机制,并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断融入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主体、多方协同的“双高计划”建设推进模式。
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成立专业群建设办公室(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群核心专业带头人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建专业群建设实施团队,实行目标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着力实施并督查目标任务,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对标国际 三步而行
“双高计划”提出“专业群要达到国际水准”,在朱善元校长看来,“质量”“标准”和“特色”是国际化专业群应当具备的特征。
他认为,“质量”体现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素养,双师队伍具有行业权威和国际影响,能够承担国际化项目,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能力。“标准”意味着高职学校应主动接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体系,对接“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标准,进一步还应致力于建设和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以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特色”表示我国高职学校和专业应适应经济全球化,满足教育国际发展形势的需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由此出发,该校从三方面着手推进专业群“国际化”建设。
引进优质办学资源。派遣教师赴国外农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等,组织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单位等共同制定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利用联盟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进行使用和推广。引入澳大利亚TAFE学院培训包及美国、日本、韩国等相关专业岗位技能标准对相关课程进行国际化改造,将国(境)外专业资格认定内容、境外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相融通。
服务企业走出去。结合农业农村部“助企出海”等国际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开发教学培训资源包,积极向海外推广,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员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积极服务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进行职工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资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能力,助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经济发展。
国际影响力再提升。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学校交流合作,每年引入海外高水平教师,参加专业群课程国际化教学或科研合作,提升专业群授课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双语”授课能力。每年遴选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农业培训机构、农业企业参加交流学习和职业培训。牵头开展畜牧兽医类、食品药品类专业等国际技能大赛,制定大赛标准,促进国际农牧业院校之间教学、技术技能的交流,提高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单位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本科 特色鲜明
随着专业群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正在逐步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高本硕”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朱善元校长说:“这是学校当前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此方面,朱善元也分享了学校的种种举措。
首先学校做的是顶层设计。其中包括:调整学校总体发展格局,实现学科专业“对接支撑”,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形成重点建设学科与专业群的对应关系;注重教师分类发展,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是高校的整体功能,明确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等多种教师类型,发挥教师特长;充分抓住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的良好机遇,加快与泰州市有关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对接,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全力开启高职本科院校建设新征程。
同时,学校坚持农牧特色,坚持服务“三农”底色,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拟设置畜牧兽医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技术师范学院等二级学院,本科专业达到30个左右,形成与产业匹配度高的专业集群。
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坚持农牧特色办学不动摇,坚持面向新农科、面向新农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培养强农兴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院校。
此外,学校还将努力确保发展目标全国领先。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国务院“职教20条”精神,创新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农牧行业、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企业深度融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等,计划到“十四五”末,在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