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K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0-09-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在中国职业教育“由大向强”迈进,发展重点转为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新时代职业院校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政策扶持。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牢牢抓住这一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积极与德国工商大会(AHK)驻中国代表处合作。AHK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与AHK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更用出色的人才质量树立了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培养途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任务。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

(一)“赋能”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能力 

“教师”的改革以“三向三融通”为途径,确定了“院—校—企”三元合作模式。即通过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入合作,共同建设中高职一体化AHK化工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教师的深度交流融通,校企之间的师资互兼互聘。

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德国AHK大中华海外商会引入德国“双元”职业教育理念,开展系列培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向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习,探索双元制教育教学方法。AHK课程改革教师团队由院校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专、兼职培训师等组成。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和劳动教育学培训,并通过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持证上岗。企业为教师下企业提供岗位,在硬件条件、技术领域层面和标准、管理、文化层面全方位交流互动,并为教师提供课程开发的情境和资源。学校教师也积极向企业培训师传授教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培训师进行课件制作,并协助开展教学。

此外,还和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签订协议,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培养,提升其专业视野、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的师资团队。

(二)“升级”教材,改变教学固有思维

教材的改革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开发教材的顺序进行。院校企三方参照化工操作员职业培训标准,共同研讨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的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评价内容与企业标准的对接,确保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和完美的衔接。横向上,围绕职业活动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结构;纵向上,所有专业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专业方向学习、专长学习和岗位学习4个阶段的学习结构。以学校教师为主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大纲,以企业培训师为主开发行动领域课程大纲。以基础课程知识够用、专业课程知识实用为原则,以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出发点,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建设课程资源。

教材升级和改革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二是改变教材形态,突破中高职界限,开发“基于情境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数字式、立体化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化工专业用书需求;三是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三)“激活”教法,深化工学一体模式  

“教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对照校企共同开发的中德AHK化工职业培训中心的设备标准,在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基础上,建设中德AHK(平湖)化工职业培训中心。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4个结构:空间架构是根据专业方向、课程要素等进行区域的统筹安排;功能架构是将基础技能训练功能,理实一体的综合实训功能,化工专业的职业体验功能,企业员工的社会培训等功能综合考虑;文化架构是立体布置专业、企业、职业的文化,全面确立安全、节约、环保等意识;效率架构由课程总量、设备年利用率等确定设备数,设备年利用率控制在85%以上。

学校承担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和技能课教学,企业承担学校无法完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教法的改革的着眼点聚焦在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积极采取以在职业情境下实施项目教学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又称行动导向法),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核心,把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素质能力等)融入到若干项目中,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按照一定标准完成项目。

在院—校—企共同培养的5年时间里,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培训企业的实践相互融合且企业实践贯穿于AHK班的整个培养时期,促使学生每个学期都要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有助于日后的快速上岗。 

(四)“改革”考试,有效创新评价机制

在借鉴德国AHK考试的基础上,学校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了新的考评体系。学生的考评体系由考核和评价组成,考核分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平时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形式有自评、互评、教师评;阶段考核分为毕业考试1和毕业考试2,考核难度和考核范围依次递增。理论考核包括培训日志记录、课前准备、上课、平时作业、社会行为、考试成绩6个方面;实践考核包括方案设计、专业知识、工作速度、工作质量、实践态度、社会行为、安全生产、职业素养8个方面。考核均由德国AHK大中华海外商会组织,由3门专业理论、3项专业技能和情景对话组成,生均考核时间为9.5小时。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学校邀请企业培训师,合作高校教师参与评价。

两次阶段性考试,第一次放在中职学校的第六个学期,第二次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第3个学期,两个阶段的分数按比例折算累加后确定该生是否通过考核。通过评价机制的一致性,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培养成效

通过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究,学校明确感受了教师能力的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理念变革,学生学习的动力显现。

(一)“三教”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应用新的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有3届,平均分在同年级班级中位于前列。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界定院校企应该承担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形成中高一体化、三元共同育人的新型“育人链”。传授给学生更新、更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侧重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让学生在学历提升的过程中,接受严格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让科学素养、安全意识和7S管理深入人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进而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为化工行业输送优秀的技能人才。

(二)“三教”改革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教”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宁职院和我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培训,3年来共参加培训568人日。同时多校组成团队,进行课程开发,完成AHK化工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1个,课程标准16个,企业培训大纲1个,正在进行开发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4本。2018年以来,组内教师开设市级公开课14节,34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两项获浙江省二、三等奖,两项地市级课题结题。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3年累计获全国和省市奖牌12块,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全部获奖,两次获全国一等奖。新增国家级别考评员3人,承担浙江省乃至全国技能大赛裁判工作7人次,1人被评为优秀裁判员。1人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全国化工行业高技能优秀人才,1人入选2018年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之优秀技能人才,1人被评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平湖市首席技师。

(三)“三教”改革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培训方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盛班”,共同开发课程、培育学生。2018年开始为合盛硅业量身打造企业员工综合培训,培训新员工累计155人,53人取得高级工证书。2019年为卫星石化集团培训企业员工55人,46人取得高级工证书。3年来,每年承办嘉兴港区职工技能大赛的培训和比赛工作,共有来自港区各化工企业的125名员工参加,其中75人取得高级工证书。

技术服务方面。与嘉兴谷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谷峰”检测综合服务中心,该公司提供289.5万元的高端分析检测仪器,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可为企业提供内部检测服务,待检测资质申报成功后,可以基本解决化工企业的检测需求,为企业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校企合作方面。成立平湖市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联合独山港园区高校研究机构,重点企业研究机构,打造园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立企业产业学院,为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师资团队奠定基础。

化工专业“三教改革”所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后形成的一个本土化模型,在全国化工专业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余家省内外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学习,为中职化工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课改和三教改革探索之路提供了一份“平湖样本”。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企业的参与深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待于通过政策激励、效果体验、建立命运共同体等方式进行有效激发和引导,希望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国内外培训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得到质的改进和提升。(姚雁 姜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