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打造区域“家校成长共同体”
时间:2020-08-31 来源:《中国教师报》

开学季即将到来。面对众多繁杂的事务,杭州江南实验学校808班班主任徐晓莉不仅没有焦头烂额,相反成竹在胸,问及原因,她笑着回答:“团队的力量。”

这个团队就是家长。“只需要轻松对接6个组长妈妈,就能在第一时间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徐晓莉说。

这样的状态不是徐晓莉独享,在杭州市滨江区,各学校已经普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协同运行的家校管理共同体。一支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4个街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学校、145所社区家长学校,举办各类讲座几百期,受教育家长达十几万余人次,家长参训率达100%……这里的家长不仅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反而成为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

“我们正打造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长的成长纳入与学生、教师成长的相同维度,推动双向共同成长。”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说。

“黏住”家长,滨江在行动

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在滨江区由来已久。

早在2009年5月,滨江区社区学院率先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校,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体系。

2015年3月,区教育局在家长学校总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滨江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区内0-18岁子女的家庭为服务对象,还在各街道设立家庭指导分中心,为全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

2018年12月,滨江区“家长学校大讲堂”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省成教品牌项目。

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滨江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每年都会吸引许多高知人才成为新滨江人。滨江教育曾经提出了三个何为?其中一个就是“面对每年这么多的人才加盟滨江,如何教好他们的孩子,教育何为”?

“家庭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这三足中,最需要也最为迫切的是家庭教育,最不令人满意的也是家庭教育,我们每个层面的家长都存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升的空间很大。”来江飞说。

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场所、没有明晰的课程体系,更没有教学计划和进度,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式。从区域推进来讲,如何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学段孩子的家庭,如何吸引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难度可想而知。

答案只有两个字:开放。

“整合和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思想引领和教育服务水平,增强学校和家庭的‘黏性’,才能让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也让家长走进学校教育,打造生命成长的家校共同体。”

为此,滨江区教育局制定了五大“开放”策略:

课程开放:家校共同搭建德育舞台的“欢乐场”。学校德育课程有了家长的在线主动参与、出谋划策,往往为学校建设提供难以估量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也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载体。

体育场所开放:建立促进亲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运动空间”。滨江区已形成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体系,并通过这一服务体系推送亲子体育活动在线课程,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促进亲子融洽。

图书开放:打造亲子思想成长的“悦读空间”。滨江区所有学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学校图书馆有大量适合开展家庭教育的书籍,并且图书馆空间功能的转换达成了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

治理开放:构筑合作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家校“连心桥”。学校成立包括家长在内的校务委员会,建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校园,达到学校与家长和谐共成长。

心理健康服务开放:推动亲子健康心理品质的“温馨小屋”,学校通过网络面向家长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的强劲保障,为家长心理能量“充值”;引入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学校家庭架起立体彩虹桥。

推进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滨江区教育局还联合妇联等部门加强家长学校制度建设,制定了《高新区(滨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管理办法》《高新区(滨江)示范、合格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评估标准》等制度,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区级示范家长学校评比活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与其让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不如让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补习班。这产生的效果可能远远大于孩子在补习班的效果。一个良好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心智健康成长。”10年前,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校长金晓东曾经说出这样的话。现在让他开心的是,在区教育局的推动之下,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全区学校的共识。

升级“家庭教育课”,我们有绝招

“幼儿园组织的每场培训都很好。上次幼儿园组织的‘超妈大学堂’、‘护眼’沙龙,只要有时间,家长都应该去听听。”

“融合活动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比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毅行、家长学堂,增进了亲子互动,也密切了亲子关系。”

这位家长口中的“超妈大学堂”,就是滨江区明月江南幼儿园在家校融合方面的创举。

“在推进家庭教育和家校融合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两种家长,一种是对幼儿各项活动表出积极态度的积极型家长,一种则是退居家庭教育二线漠不关心型家长,两者呈两极分化且人数相当。”明月江南幼儿园园长蒋一琼说。

“超妈大学堂”就这样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把积极型家长纳入“超妈大学堂”的客座专家中,委以重任,有效发挥这批家长正面、榜样的作用,还能影响、辐射、带动漠不关心型家长育儿理念、方式等超越性改变,最终架构起一个服务每位幼儿成长的新时代家园共育新样态。

除了“超妈大学堂”,还有“老爸俱乐部”和“祖辈助教团”,明月江南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些家校融合载体,通过公开招聘、小组座谈等形式,为全园家长提供参与各类课程活动的平台与机会,在丰富幼儿活动的同时也扩展了幼儿园家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形成家庭指导长效机制,推进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专业队伍打造,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滨江区社区学院院长赵国祥说。

而这正是滨江以全区之力推进家庭教育的特别之处,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程化”,这里的家庭教育正不断迭代升级。

钱塘山水幼儿园在家委会下设“膳食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等4个职责明确的管理团队,高效助力家庭教育各项课程的开设与活动的开展。

国信嘉园幼儿园转变观念,一改“我们制定的”理念,而是从“家长需要”出发,确定讲座类课程的主题,开设以外聘专家、家长讲师、教师骨干等团队为主讲的主题式讲座课程、专题式课程(如父职课程、祖辈课程),以微信推送与微信群分享沙龙为载体的线上分享式课程等,在成长档案、育人案例集、口述日记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个性化交流课程,如设立家长约谈制,在记录成长轨迹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博文小学在建设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的过程中,借助“和乐大家学堂”这一载体,实行每学年两次“正面管教”主题讲座、每学年组织两次主题讲座、4次班级自主学习活动为内容的“224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平台为依托,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活动品牌。

江南实验学校建立了由义工部、膳管部、置装部、艺体部、培训部、宣传部、秘书处构成的家委会体系,做到了德育活动课程化、亲子活动课程化、学校管理课程化。尤其是每年校级家委会组织的“牵手”杯亲子文体活动,所有的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毕业后仍心系江南的江南人全部组队参赛,已然是学校的年度盛会,也成为家校关系升华和强化亲情凝聚力的最好见证。

搭建多层级家校管理共同体,创设多维度家校特色活动群,增强多样化共育课程实效性,提升多层次学段定位精准度,滨江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都在为“黏住家长”出实招、探新路。

困难再大,有了家长也不怕

“组长妈妈请回复:有同学从湖北回来吗?”

“同学们请汇报身体情况,是否有咳嗽发热?请接龙!”

这是疫情期间徐晓莉的工作状态。让她感动的是6位组长妈妈的全力支持,她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

在江南实验学校808班,“组长妈妈”这个称呼有着特殊意义。一年前,徐晓莉构建了小组合作平台,对班级实施“网格式管理”,将班级36名学生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因为班主任工作较为烦琐,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组长妈妈就首当其冲协助徐晓莉和组长管理小组。

疫情期间,上传下达、健康信息统计、打卡点名……组长妈妈还会在组内收集作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理后发给科任教师。

“她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帮我减轻了负担,提高了班级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她们以身作则的精神让班级逐渐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氛围。感谢学校家校协同的好传统,让我们一起合力前行。”说起组长妈妈,徐晓莉是满满的感动。

良好的家校关系,在疫情关键时刻更发挥出巨大优势。

“正是有了家长的支持,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联动,疫情期间我们的‘宅家小公民’德育系列课程才能落地落实。”杭州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由衷地说。

“有人说,小学是一个拼爹拼妈的阶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不过,拼的是用心,拼的是陪伴的质量,拼的是以身示范、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学校未必能成为每个人的保险箱,学做父母、有效陪伴才是孩子成长的定投基金。”每到开学季,田冰冰会向家长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时间开启共同学习、第一时间开启良好沟通。

学校对家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许多家长感受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徐晓莉对我说,如果作为父母都不接纳孩子,孩子怎么会自信,怎么会快乐。那一刻,我一下懂得了孩子的不易。”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学生钟和宁妈妈坦言。

变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质量和频次的累积才可以发挥作用。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些高频次、高质量的家校活动,“忙碌”的家长们不仅没有厌烦,还常常感到意犹未尽。

“我们终于认清:孩子没问题,是家长不合格。我和孩子爸不再在教育上争执,而是努力实践徐老师传授的技巧,彼此补台,分工合作,不做‘猪队友’。”钟和宁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提早学习,学习科学有效、更有温度的教育方法,才不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走弯路。我觉得自己距离好家长的标准还很远很远,只要我有时间,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培训’。”明月江南幼儿园家委会负责人说。

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当两者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必然相辅相成,助推教育向最优化发展。

“推进家校融合以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够较好、较快地建立起良性的信任关系,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以提升。”蒋一琼说。

而这正是滨江区为什么把家庭教育作为关键突破口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范畴是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家庭教育的原动力是家长的成长,而家长是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角。基于这些共识,围绕‘国际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才要打造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滨江学校的服务意识,促进滨江家长的学习意识,推动双向共同成长。”来江飞告诉记者。

面对家庭教育的未来,这位当过多年教师的教育局长还有着更多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整体地位,强化家长成长与学生、教师成长的同等地位;进一步打造“亲子+”学校社区,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从家庭教育的需求出发研究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开展家庭教育的协同教育、“会诊式”教育。

可以想见,在杭州,在滨江,一个区域性的家校成长共同体正在形成。(康丽 周书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