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素质人才助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7-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打造了“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一棵小草富农民”的三张名片,为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职业教育必须助力乡村振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建华说,学校要培养“一懂两爱”——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实用人才;要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推进技术服务,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论文写在土地上

“这个蓝莓的有些果实已经脱落了,证明养分不足。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江苏省溧阳市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副教授刘国华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授农业知识。“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保证。贴着土地授课,我才可以教出更多热爱土地、把自己奉献给土地的学生。”

多年来,刘国华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为农村培养大量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将所学知识化作辛勤汗水,播撒在农村广阔天地。

在溧阳市牛场村,一万亩南天竹是村子“火红”的名片。牛场村历来有种植南天竹的传统,因种子退化、销路不畅等原因,农民们一度面临危机。学校主动为农民们排忧解难,为南天竹带来新生机。由学校培养的“火焰南天竹”培育期比从前缩短20天,经济效益却增长6倍,真正成为农民们的“摇钱树”。

在江苏省农博园的草莓大棚实验基地,学校的专家团队已创新推出超高垄栽培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农民很方便就能培育出高架草莓。随着观光旅游的迅速发展,在改善草莓品质同时,高架草莓还便于游客观赏、采摘。

多年来,学校的师生们扎根基层,发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5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9个、省级项目195个,育成草坪草、红叶石楠、水稻、草莓等新品种37个,发明国家专利近200项。

培育新时代乡土人才

这些年来,针对乡村人才培养,学校分类施策:学校面向农村,培养乡村振兴领路人;面向行业,培养产业技术领头雁;面向农村一线,培养高素质农民,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

现在年收入五六十万的于永军不会忘记当年刚开办农场时的亏损。投资人纷纷撤资,只剩下他一个人坚持着“农场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让他梦想成真。作为江苏省第一批青年农场主,他来到学校继续深造。从农场管理、市场营销一直到项目申报,他在老师“手把手”带领下认真学习。

三年来,于永军随着青年农场主培训班步伐,在全球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学习先进知识与理念。经过系统学习,他的先锋家庭农场成为江苏首家家庭农场。他将书本上知识学以致用,不再追求盲目扩张,开始注重技术化、商品化、节约化经营。

2015年以前,来自南京高淳区的孔秋娣靠家庭农场每年收入10万余元。因财务管理知识欠缺,农场发展力不从心。在培训班里,她学习财务知识与经营理念。后来,她在农场尝试“以田养鸭,以鸭作稻”的“稻鸭共作”的模式。如今,农场年收入有50余万元。

目前,学校建立了以农科为特色的56个专业,面向青年农场主、农村基层干部、退役士兵、农业行业企业一线员工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年招生培训人数达1.5万人次。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设了盐都班、亭湖班等“地方班”21个。

服务乡村振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设有风景园林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等10个学院,共计学生13000多人。在“定向培养、分段培养、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带动下,学校将传统6个学期转变为8个学段。

通过专业认知、社会实践、技能实训、专题研讨、生产实训、能力提升、工种考核和顶岗实习等8个方面的学习,学生深入农村、深入一线,进行生产,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新鲜血液。

针对农业、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个性化、系统化、过程化培训不足等问题,学校坚持“政校行企联动,产学研创并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鲜明办学特色,积极发挥人才、产业、技术优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还积极丰富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平台。近5年来,学校编写了出版教材120余本,其中包括11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和3本双语教材。此外,学校还主持建设了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和食品营养与检测等3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制作慕课、微课等在内的音视频资料累计时长达32000分钟,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

在产教融合平台方面,学校建设了5635亩的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实训基地。依托基地,师生们开展自主创新研发。类似“红颊”脱毒草莓、“苏两优295”杂交粳稻等新品种,如今已推向农村一线。

“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人才,对于农业类职业院校,服务于乡村振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实现自身内涵式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巫建华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