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延敏:“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扶到点上
时间:2020-07-09 来源:现代职教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州坚持把职业教育与民族工作紧密结合、自然衔接,依托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湘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发挥民族职业教育在推进职教扶贫、巩固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全力做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效就业、科技服务四篇文章。

一是围绕脱贫发展建好特色专业。围绕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民族特色专业。重点建设民族工艺、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三类特色专业群,每年培养民间工艺及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人才、农技人才等300余人。重点推进民族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开发蜡染扎染、苗绣、土家织锦、木雕、湘西苗鼓等多个教学模块,并组织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将“教学做研”融入一体化课堂,实现民族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接产业建专业,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当家产业发展和产教联合扶贫,使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符合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定制技能人才。主动对接新时代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着力解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弱化等问题,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每年招录培养湘西籍农技特岗生300名,毕业后到全州8县市、湘西经开区乡镇(街道)从事水利水电、畜牧养殖、园林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机械、文化传承等工作,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为乡村振兴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开展乡镇规划、农村工匠、农业技术等特色技能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服务脱贫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每年培训4000人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2万人以上。

三是围绕市场需求推进高效就业。坚持面向民族贫困农村抓办学,创新办学平台促就业,全州职业院校在籍学生中,州内农村籍学生占比达92%,留守学生占比达49%,建档立卡户、残疾等七大类学生占比达2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6%以上。特别是积极创新就业模式,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就业档案,实施“一对一”“多对一”等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采取“订单式”“冠名式”“分段式”培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订单培养率达80%以上,交通工程系开办了6个“吉利班”,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分别与深圳奋达教育集团开展分段联合培养,推进高端优薪就业,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四是围绕脱贫致富强化科技服务。充分利用教学、科技和人才资源,指导农民科学生产,促进增收脱贫。选派“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深入农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张大军义务指导失地农民周吉和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纯利润100万元,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内外联合、研产结合形式,用州财政支持的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组建了多个有实力的科研团队,聚焦地方产业和特色品种开展实用性研究,如罗汉果项目组开展罗汉果“青皮果”在湘西州种植的适应性研究,解决了栽培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全州示范推广种植8200多亩,产值达5400万元,纯收入4200万元。

湘西州是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最重大的责任、最艰巨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需要我们把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作为智力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围绕州委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真正让职教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彭延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