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青年教师胡晓青与众多本科院校教师同台竞技,其作品《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战“疫”中的中国制度优势》获得了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特等奖。
胡晓青于2019年3月进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她坦言,正是学校针对新进校教师的“师带徒”培育模式助力自己专业迅速成长,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教学比赛上的好成绩。
“师带徒”培育模式在浙江工商职院实施已久,学校为每位新进专任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学任务,培养周期一般为一年。2017年该培养模式升级为“双导师”传帮带,三年来服务了73名新进专任教师,其中便包括了胡晓青等8名思政课教师。
“师傅的指导好比一盏明灯,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少走了很多弯路。”胡晓青说,从分析教材到课堂教学设计,从规范使用教学用语到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但凡遇到困惑和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向师傅请教,这让年轻教师们较快熟悉了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升。“站在课堂的底气足了,职业荣誉感也油然而生。”胡晓青深有感悟。
为了让“师带徒”培育模式成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浙江工商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建立了新老教师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等机制,一堂题为“从‘网红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思政课便是几对师徒共同研讨打“磨”出来的。
事实上,为了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浙江工商职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思政课现场教学新模式,其中“教材内容与基地教育资源怎样精准衔接”“教学实施过程如何有效把控”“教材体系如何最终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等是重点也是难点。
师傅和徒弟们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完成教学设计。在教学现场,卢董董、陈肖燕和乔文奇三位年轻教师轮番上场,以学生体验为主轴,分别完成“模拟党委会”“村民有话说”“分享交流会”等环节的教学任务。课后,大家针对教学实况及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这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可谓催化剂和及时雨!”三位老师感慨道。
孙雪也是去年该校新进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担任她师傅的是有着三十多年思政课教学经验的蔡亚芬老师。一年多来,除了跟着蔡老师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孙雪还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并成功申报了浙江省高职党建研究会的重点课题。
师徒结对,教学相长。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的思政课教师经常活跃在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思政微课大赛等平台。一年多来新教师公开发表论文6篇,获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30项。老教师也因此成果丰硕,不仅获得了多项省市课题,而且以新老组合的团队形式成功立项了2019年浙江省思政名师工作室。
老教师对徒弟们的“传帮带”远不只教科研方面。在生活上,师傅对后辈们也均关怀备至。“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师者的德和长者的爱,这种德和爱将会感染我一生。” 陈肖燕老师下决心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将其传承和发扬。
“师资强思政课才真的强。”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说,今后学校将不断加强思政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史望颖 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