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这一重要论述,饱含对人民的深情,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起步阶段总人口约80%都是文盲半文盲,到2019年底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82亿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们向着教育强国不断迈进。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样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把为民造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政绩,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办教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很多教育改革,都是基层发明的,从基层先行先试的。要相信群众,依靠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把教育的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找准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坚持把民心民情民意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坚持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改革决策程序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改革的实施效果。
把为民造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政绩,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探寻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背后的密码,一以贯之重视教育是其中一个。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在强化教育投入、确保落实4%目标上下功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教育作为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领域,是国家在安排今年财政支出时予以重点保障的基本民生事项。
把为民造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政绩,就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发展,总是强调教育公平与质量。我们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使学前教育更加规范、基础教育更加均衡、职业教育更具特色、高等教育更高水平、其他各类教育更加完善,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把汇聚强大合力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
把为民造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政绩,就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教育实际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石国亮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