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实践纪实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安职院”)是一所由国家教育部门、四川省、广安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近年来,广安职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本地多家实力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耀业”)就是其中一家。2016年,广安职院与四川耀业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探索实施“双元共融、四双共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7年获批立项为国家教育部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9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
产教协同
构建“双元共融”的育人机制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难点在于没有完善且操作性强的政策保障机制,仍需校企双方摸着石头过河。”广安职院副校长邓廷奎认为,“如何吸引企业深度参与,让企业享受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红利,变被动为主动,变不情愿为甘愿,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经过反复磋商,广安职院与四川耀业达成了“产业+专业”的学徒制合作思路,通过“签订双协议,制定双方案”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权责,形成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实施校企“双元”主体联动管理。
思路决定出路。校企双方于2017年先后签订了《校企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企业、学生“学徒”人才培养协议》两份协议,共同组建学徒制培养建设委员会与工作实施小组,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招生招工一体化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分担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明确育人双主体地位,厘清双方权责,构建起双主体育人机制,指导和管理“学徒”培养全过程。“从来没想过企业也要参与职业教育,更没想到这一参与就成了半个职教人。”四川耀业常务副总经理黄清驰感叹道,“没有学徒前,我们培养新员工周期长、成本高;有了学徒,半工半读,成本控制了,人才也有了,非常值得!”企业观念的转变,使校企深度合作得以不断推进。校企共同制定了详实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教学标准与实施条件;同时分别制定了学校和企业两套教学实施方案,从师资、场地、课程、考核等多个维度划分校企培养任务,厘清校企双元职能,有效地保障培养工作有序实施。
校企联动
厚植“四双共育”的育人过程
为保障“学徒”培养质量和成效,校企共研现代学徒制基本特征与核心要素,将其贯穿于学徒制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指导、双场景保障、双考核控制”的“四双”育人过程。
“进校就看见企业学徒制招生简章,既要当学生,还得做学徒,关键是我比同龄人早工作,还能拿工资,自食其力挺好。”来自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陈鑫同学一样对学徒制招生即招工的认可,更加坚定了校企双方办好学徒制的信念,通过考核选拔组建“耀业学徒班”,签订协议固化三方责权利,用双身份来实现学生工作与学习双途径同步提升。“我有两个身份,更有两份责任。”四川耀业技术部部长李义工程师说,“一方面要注意学徒的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按照企业准员工的标准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实现技能与素养双提高,效果比训练新员工好。”校企联合实施“双导师”就是选拔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徒工技训师傅与校内中级以上骨干教师形成“师傅+导师”的队伍结构,以“辅导员抓德育、导师与师傅训技能”培育人才。根据学徒培养方案,在校内引入企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企业适当建设教学性保障场地,做到环境、设施、文化零转化对接,有效保障与支撑学徒成长。校企共同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徒制培养质量控制实施方案》,推行“学员成绩+员工岗位”双考核方式,从文化、素养、技能多方位保障培养质量,首届学徒制班的辅导员李浩老师由衷感叹:“学徒班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无论是尖子生的水平还是平均水平都比普通班要高。”
积厚成势
收获“三方共赢”的育人成效
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以来,学徒制班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5项,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8项,其中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两项。获得省级大学生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周永军同学说:“这种学习方式非常与众不同,既能掌握操作技能,还不用担心就业。”“参加学徒制试点的学生动手能力确实要比其他学生强很多。”黄清驰说,“只要愿意留下的,我们全部接收,首届学徒班保留率达到75%以上,这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近3年的摸索建设,为广安职院积累了宝贵的学徒制办学实践经验,“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推广研究”“新时代产教融合视野下地方性高职院校‘二体三维四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等多个省部级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同时广安职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经验在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引用推广,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应,引领了区域内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李俊泓 甘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