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高职学校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三全育人”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巩固专业思想为切入点树立职业理想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标准。高职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切入点。许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中考或高考后的无奈选择,对接受职业教育不情愿、对所学专业不认同。因此必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行业,从热爱专业入手,引导学生把理想与国家建设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坚定专业自信、坚定职业选择、培育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从而坚定做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信心;在制造类专业,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制造以及“中国智造”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紧迫性,自觉成为适应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涉农专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自觉做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引导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成为大国工匠。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抓手培养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切入点。因此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就是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高职学校必须围绕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培养工匠精神、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从培育爱业情怀、敬业精神、勤业态度、精业素养、劳动观点、执着品质、合作意识、规则理念、节约精神、清廉形象等入手,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理念,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落细落小落实,积尺寸之功,着力培养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以加强职业体验为抓手厚植职业素养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高职学校必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抓住读、学、看、听、做、悟等环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强化实践体验、厚植职业素养。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体验职业道德的真谛。
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全面落实责任,引导学生认知、认同、践行职业道德。特别是要抓住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强化体验、加强能力,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向往并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发挥第二课堂的强化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服从技能的培养需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帮助学生积淀职业素养。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开展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感悟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职业情怀。
发挥红色文化的固本作用。高职学校应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对职业精神的塑造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发挥企业文化的催化作用。高职学校应该深入开展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培育职业素养。建设优良校风,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营造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开展“劳模进校园”等活动,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感染学生、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鼓舞学生。广大教师也要自觉教书育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行其道;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见贤思齐、争当先进。
发挥实践活动的升华作用。高职学校应该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外化于行助推内化于心,达到“日用而不觉”的境界。
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更高、更快、更强、更好、更精的价值,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发挥创新创业的生成作用。高职学校应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心。(吕斌)